随着船舶规模的日益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在航运企业中的应用,最终导致了航运企业资源配置模式的裂变,即从航线型资源配置模式向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模式的裂变。在此,笔者对航运企业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综合物流服务的资源配置模式。 一、航运企业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装箱船运输逐渐取代散杂货船运输。与此同时,随着船舶规模的日益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在航运企业中的应用,以及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及其追求资源配置的全球最优化,最终导致了航运企业资源配置模式的裂变,即从航线型资源配置模式向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模式的裂变。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则是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产生的“酵母”和内在动力。 80年代初,大型班轮公司一般只从事某一个或两个区域的运输。80年代后期,许多大型航运公司同时进入远东、北美、欧洲三大航区运营。有的采取钟摆式运输,有的采取环球航线的形式。航运公司同时进入三大航区运营,并同时开展东西向、南北向航线运输,这标志着航运企业其内部资源配置模式已从原来的航线型资源配置模式向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模式裂变。全球承运资源配置模式要求航运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较多的集装箱船,并具有分布于全球各重要港口的仓储、代理网络以及最先进的综合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同时也意味着航运企业必须对遍布于全球各大航区的航运资源,即船舶、集装箱、仓库货物运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才能保证其有条不紊、高效率地协调和配置其航运经济资源。 航运企业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模式与航线型资源配置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模式不仅具有发达的海上运输网,而且还具有发达的陆上、空中运输网 新的全球承运资源配置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生产、组装、销售的全球化、各国间贸易多元化所导致航运市场货物运输需求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航运公司一方面投资于海上运输网(购买大型的船舶、高速的集装箱船,投资于枢纽港站);另一方面,为了给跨国公司提供更加完善的运输,实现门到门服务,同时对其相关的陆上和空中运输也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投资。90年代,许多大型班轮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完善的陆上运输网,有些甚至形成了完善的空中运输网。美国总统轮船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而其他航运公司都具有自己的集卡运输车队。法国达飞航运公司甚至形成了海上、空中、陆上三维立体式运输网络。80年代前,航运公司的航运资源主要配置在一条或两条大洋航线上,其资源配置主要指海上航运资源的运营。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某些大型航运公司的资源配置模式开始向全球性资源配置模式转化。很多航运公司在不断拓展其海上运输网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其资金投入到以大型枢纽港为节点的陆地上,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陆上运输网,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模式也就逐步形成了。相对而言,原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只能使货主的货物从一个港口运送到另一个港口;而现在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模式则可以使公司的货物从一个公司的门口运送到另一个公司的门口。 2.多元化发展程度高是全球承运资源配置模式的第二大特征 全球承运使航运公司的货物运输范围从海上延伸到陆地,从陆地延伸到空中;并从原来单纯的运输向运输、代理、仓储、包装一条龙服务转化。而这个转化过程也是航运公司相关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航运公司向船舶修理、集装箱制造发展,并参加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方面可以使原来的外部市场交易转变为公司内部交易,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网络的效率。目前,许多大型航运公司为了进一步拓展其全球运输网,降低航运风险,纷纷开展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型航运公司其非相关多元化的收入已占到其总收入的40%,其涉足的领域主要有房地产开发、金融、贸易、重工、汽车制造、投资等。对全球承运资源配置模式的航运公司而言,多元化发展水平程度高则是它的另一个特征。 3.全球承运资源配置模式的另一大特征是,航运公司通过与其他航运公司结成全球性战略联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其航运资源 一个航运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承运,在全球配置其航运经济资源,必须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规模。但具体到某一个航运公司,其规模、经营范围又相对受其地域、规模限制而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另外,航运公司有时承运的货物数量有限,导致经常出现集装箱空载、船舶无法满载、所租码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效率,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其全球承运的成本,各大航运公司在1996年先后组成了五大全球性的航运联盟。联盟内容包括:码头共享、船舶共享、箱位共享、共同买船、部分船舶所有权共享等协定。其中马士基与海陆公司的全球联盟则更进一步,已经实现了亚洲支线船舶的统一部署。相比较而言,一方面,原来航线型资源配置模式,班轮公司只在某条航线上进行合作;而在全球资源配置模式下,资源配置的合作已在全球展开,并且其广度和深度与以前单一航线上的合作有着质的区别。从另一方面来看,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与航线型的资源配置之间又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某条航线来看,全球承运资源配置仍带有航线型资源配置的雏形;但全球承运资源配置与航线型资源配置相比,前者在合作地域、合作内容、合作范围、合作深度上与后者有着质的差别。这突出体现在全球承运资源配置模式的三大特征上:(1)发达的水陆甚至空中货物运输网;(2)多元化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3)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航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战略联盟,通过战略联盟航运公司之间航运资源配置模糊化,共同配置和优化航运资源。 二、综合物流服务的资源配置模式 1.综合物流服务 跨国公司原材料采购、生产、组装、销售的全球化,各国间贸易多元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导致大型跨国航运企业海陆空三维立体运输网络不断形成和不断完善,并在规模上进行不断的扩张。与此同时,一批具有较高营运水平的航运企业为了给顾客提供更优质的运输服务,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从而在海陆联运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汇集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在内的综合物流模式。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流从起点到终点间有效流动和存贮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管理的过程。物流体现了系统综合、总成本控制的思想,它将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有供给、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信息流活动综合为一个整体。 2.日本邮船公司、荷兰渣华皇家集团的综合物流服务 日本邮船公司是日本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其拥有100多家子公司和邮运企业。70年代,日本邮船公司开始在国外开展多元化经营,现已拥有以海运为中心的子公司及200多家附属企业。90年代,日本邮船公司根据航运业竞争、发展的态势,将其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综合物流服务的集团承运人,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最优、时间最短、汇集海运、空运、陆运的综合物流服务。日本邮船公司的综合物流服务以综合物流服务中心为枢纽点,通过与货主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网络实现货物流程的全面控制、协调管理,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并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日本邮船公司综合物流服务中心不仅具有仓库保管功能,同时还可以对物流进行加工、处理、控制(具体包括适时管理、出入库、货物配送、代办各种有关证件并对商品进行包装加工)。日本邮船公司为保证其物流高效运转,建立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为物流高效率的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处理支持。目前,日邮已经建立了十几个综合物流中心,形成了十分完善、周密、高效的海陆空三维立体运输网,从而成为索尼、松下等大型跨国公司货物运输首选的综合物流承运人。 荷兰渣华皇家集团,其欧洲的综合物流系统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完善已具相当规模。为了加快形成高效、综合物流系统,渣华集团收购了在荷兰、比利时的拥有最大公路网络的VGL公司,同时出售在美国、德国、新加坡的航空公司,保留在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的航空货运公司,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综合物流系统。 3.浅析综合物流服务的资源配置 综合物流的资源配置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点线型”的经济资源运营模式。“点”是指综合物流资源配置模式中的运输企业和综合物流中心。运输企业在综合物流的资源配置模式中之所以称为“点”,是因为运输企业是其遍布全球的航运经济资源的协调、管理中心,相关信息流的加工处理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和航运资源配置的指挥调配中心。综合物流中心之所以称为“点”,是因为综合物流中心是大型航运公司所承运货物的储存、加工、处理、包装中心,同时也是相关信息流的处理中心。“线”是指航运公司的货运网络、营销网络、信息网络呈现“线型”特征。运输企业、综合物流中心与相关的货运网、信息网、营销网的“点线”有机结合,使航运经济资源配置达到高效率状态。 综合物流服务的资源配置与航线型的资源配置、全球承运的资源配置相比,更强调系统综合、总成本控制的思想。具体来说,综合物流型的资源配置模式以为跨国公司提供时间最短、最高效的服务为目的,并以综合物流服务中心为枢纽点,借助于与货主相连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过为货主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最优的海陆空联运网络,来提高其经济资源(飞机、船舶、汽车、码头、港口)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综合物流服务的资源配置重视时间和信息在综合物流中的作用,强调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发货方通过物流系统运送到目的地,这种时间物流管理、高效省时的物流运输,一方面可以受到货主的欢迎,为物流公司赢得大量订单;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存货成本,提高综合物流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到目前为止,我国航运企业还没有一家形成以海陆空综合物流服务中心为枢纽点的综合物流资源配置模式。我国航运企业受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经济规模、资源配置水平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很快形成综合物流服务资源配置模式。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尽管其规模较大,多元化水平较高,但其营运水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松散型的多式联运资源配置模式。为了尽快提高我国航运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其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我国大型航运企业应当尽快使其航运资源配置模式从单一航线型向高效率的综合物流型方向发展,以充分发挥其现有航运资源的潜力,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水运管理 曾昭舜,刘百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