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领导———社会行为”的互动中,为了能够获得双向助推的动力,达到“共荣”而避免“共损”,领导者如何提高领导水准,自觉培养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使之与时代要求相符,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话题。 领导是一个领导者依据社会动态情形决定和实施某一谋划的过程。领导者握有的决策权、组织权乃至实施权等,都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行业和行为效应。在“领导———社会行为”的互动中,为了能够获得双向助推的动力,达到“共荣”而避免“共损”,领导者如何提高领导水准,自觉培养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使之与时代要求相符,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话题。 这里讲的现代领导是指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生产管理型过渡到生产经营管理型的“转型”中的领导。突出科学决策,“创造人性化管理的环境”,保持组织内外协调发展,寻求两个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是现代领导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是一门关于社会组织以传播、沟通为手段,赢得公众理解和支持的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是为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公众中树立美好形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真诚合作,互利互惠。公共关系的基本方针是着眼于长远打算,着手于平时努力。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双向沟通,内外结合。从下面四个方面可以大略看到现代领导者具有优异的公共关系技能的必要性紧迫性。 首先,市场经济的运行,强化了社会分工与协作,也强化了领导决策中心与其他领导组织系统间的分工与协作。过去那种由领导决策中心兼统“谋”———“抓”———“行”———“督”,即将筹划、决策、实施、监督集于一身的领导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活动了。当代,智囊技术日益专门化,实施行为日益基层化,监督工作日益社会化。这使得现代领导体制体现出适应细分而又兼顾系统的特点,适应细分,就要求一个领导中枢要善于处理一班人的“内部”公共关系,实现“内求团结”,主司决策的职能,不能越俎代庖,妥善处理以单位或区域划分而出现的内部公共关系;兼顾系统,则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按不同职能要求建立各自独立的领导组织部门,而且要求领导者处理好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外求发展”。努力使各种关系和谐化,尽力使领导运作中所要求的“谋断行督”通畅化。就此而言,公共关系水平如何,不仅内在地制约着实际领导效应,而且也成为决定领导者是传统型还是现代型的分界线。 其次,从领导职能来看,市场经济导致了三大变化。从决策职能上讲,以前领导者必须承担出主意(谋划)和定主意(拍板)的繁杂事务,而现在,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工作,主要的是在多种智囊机构或社会已经提出的“主意”(点子)中加以科学的抉择。“择优”的功夫要求日高。从用人方面来说,以往领导者以选择下属的个体优质为要务,以树立个体榜样为激发群体力量的主要方式;而现在,除了要多方设片选好个体,激发个体活力,更需要领导者注重群体结构优化,尽可能大地发挥群体力量,追求群体竞争之冠。为此,必须巧妙处理个人间的、单位间的关系。这就少不了被美称为“人和学”的公共关系学了。再从激励方式上讲,在“政治挂帅”的那个时代,领导者简单地以精神带动物质,即以精神鼓励的方式去刺激下属多做物质贡献;而现在,精神物质双刺激及其艺术化的运用,已成为能否挖掘员工潜力、激发其高昂热情的关键所在。从第一方面来说,它需要一个领导者高度注重公共咨询,广开言路,以寻求广泛的智力资源;从第二个方面来说,它需要一个领导者在全面“知人”的基础上,实现组织优化整合,优势互补,把各人不同的聪明才智变成协调一致的组织行为,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人力资源;从第三个方面说,它需要一个领导者在同部属“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需要穴位,用强化技巧、适量技巧、公平技巧和人际技巧等,进行综合激励,以获得最普遍的公关支持与声誉。 再次,从领导效果评论上看,市场经济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地以现实可见的领导效果,去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高低、效益好坏的偏见,逐渐使人们树立起一个领导者的工作动机与效果的辩证联系,以一个领导者的领导活动终了得出的有形资产(物质性效应)和无形资产(精神性或社会性效应)、眼前效果和长远效果等的总和,去衡量一个领导者能力高低和水准上下的新观念。有鉴于此,就要求领导者要相应树立起以社会反应为重的观念(即“顾客第一”、“市场第一”),依赖公关信息,随时随地随条件依循社会大众的公正要求,来校正自己的领导行为,从而不断形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公关境界。 最后,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使领导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劳动的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形成了社会的大交往;而相应的社会政治生活变迁,则形成了由集权式领导向分权式领导、过于集中的领导体制向民主集中制过渡的新的领导格局,实际存在的领导的终身制走向了任期制。这就非常现实地要求一个领导者响应这些变迁所内在呼唤的公共关系的要求,去从舍取、升降、赞弹的各个方面加强公关工作。另一方面,在组织活动日益融入社会运动的大循环之中的情形下,一个领导的“环境意识”如何,不单影响他个人的社会声誉、工作条件,也影响到他所在单位(组织)自身的声誉和社会评价,更进一步影响到他单位中从职人员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因此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成为组织正常运转的至关重要条件的时候,领导者要牢牢地树立环境公关形象意识,建立和完善双向的信息交流渠道,做到简单、快捷、不中断,对公众“舆论”及时监测并善加分析,择善而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保证适应社会变迁而不致落入劣势。 行政人事管理 王乐夫 199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