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作为湖南省县级机构改革试点的双峰县,在全国首家设立了具有政府职能的公共关系局,堪称“中国公关第一局 ”。六年来,该局按照省体改委赋予的“经济信息、经济协作、外事联络、招商引资、公共关系”的五项职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在政府公关这一崭新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结下了丰硕之果。 1992年5月,作为湖南省县级机构改革试点的双峰县,在全国首家设立了具有政府职能的公共关系局,堪称“中国公关第一局”。六年来,该局按照省体改委赋予的“经济信息、经济协作、外事联络、招商引资、公共关系”的五项职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在政府公关这一崭新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结下了丰硕之果。 信息引导 服务社会 无论做什么事情,信息是前提,是基础,搞公关工作更是如此。双峰县公关局的同仁们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贯彻整个工作的始终。先是创办了《双峰信息》刊物,每月一期,主要报道县委、县政府的一些重大活动和县内外各项改革措施出台及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动态性信息,发布一些适合县情的中、小型项目。后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又在1994年初将刊物更名为《公关与招商》,紧密围绕自身的工作职能,将着重点转移到为各乡镇、厂矿企业进行信息服务上面,每一期都辟有一个乡镇或一个企业的专栏报道,既介绍他们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又针对各乡镇的特点搞对外招商,项目发布,并在整个版面编排上有了新的创意,这样既赢得了更多的读者,也尝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甜头。同时他们还利用这个刊物加强同外地双峰籍人士及国内各类信息情报机构的联系,使这个小小的刊物成为对外联络、信息反馈、招商引资的“桥梁”,六年来共发刊65期,发布信息约700条(项),有15%的信息、项目为企业厂矿所采用,有的信息还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被批转到有关乡镇、厂矿予以采用,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在办好信息刊物的同时,县公关局还将收集到的信息、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储存、整理、筛选归类,并建立了项目信息库,定期发布信息,将信息资料变为信息资源,做到了开发和利用并举,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大作用。 招商引资 务求实效 近年来,外资引进呈现出一个由特区、沿海开放地区逐渐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双峰县公关局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当好县委、县政府的“智囊”和“参谋”,实行“多渠道引进,全方位开发”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是作为牵头单位,积极配合国土、城建、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制定了《双峰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七项优惠政策》,为外来投资经商办厂者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一个好的“软”、“硬”投资环境;其次是以勤政务实的精神,为企业切实当好“三员”,即指导员,协调员,联络员,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赞誉。这些年,他们先后组织县内50多家大、中型企业参加“湘交会”、“广交会”、“深圳———香港经贸洽谈会”,并随县委书记、县长赴北京、武汉、广州、珠海等地争取铁路新开工项目和县内兴建二十二万伏变电站及与外商合资修建320国道双峰段项目的申报立项等工作,还重点推出了历史名人曾国藩故居,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种养殖业深度开发等大、中型对外招商项目,并组织专门班子编印了《今日双峰》、《双峰县招商项目手册》等大型宣传画册,拍摄了介绍对外招商企业的录相片,采取多种方式,开辟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的渠道。如1997年9月2日至5日,在以县公关局为主要筹备班子的艰辛努力和精心策划下,该县组成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顾问,以一名县委副书记兼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团长,以四名副县长为副团长,16个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125人为成员的招商代表团参加了在省城长沙举行的第六届湘交会,通过参展和洽谈,该县共签订外经合同4个,协议4个,合同引进外资1459万美元,协议引进外资1492万美元,出口创汇达81.5万美元,由此获得了娄底地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由于县公关局的真抓实干,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从而促成双峰县从1993年实现“三资”企业零的突破,到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外资项目22个,发展三资企业45家,为振兴县级经济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关事务 强化管理 双峰县公关局的建立,消除了原先协作办管协作,外事办管外事,接待事务由“两办”(县委办、政府办)分管的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带来的弊端,将协作、联络、接待、招商等内容融为一体,强化了全县的公关事务管理。一是开设了对外交往的窗口。通过多方努力,于1992年7月份在长沙设立了“双峰县人民政府驻长沙办事处”,归口县公关局管理。二是加强了与各友好县市的交往。公关局成立后,加强了与本省长沙县、山东莱西市、海南澄迈县等友好县市的交往活动,先后派出代表赴这些县市开展公关活动,促进了两地经济、信息、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通过友好交往,引进国内协作项目20个,引进协作资金近2亿元人民币。三是巩固了同外地双峰籍人士的联系。前些年,该县广泛联络在外地工作的双峰籍人士,先后在省内的长沙、衡阳、株州、湘潭、邵阳5个中等城市和省外的北京、武汉、南京、深圳、珠海等十一个城市建立了联络处。每年由公关局拿出方案,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赴一些城市召开双峰籍人士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全县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听取他们对家乡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双向交流,互通了信息,沟通了感情,从而也获得了社会各界对双峰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四是优化对外接待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接待条件,确保服务质量。县公关局除要做好信息服务、经济协作、招商引资、外事旅游等工作外,还承担着归口管理全县重大性公务活动的公关接待服务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建树良好的双峰形象,促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起着重大作用。因此,该局在对外接待方面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案,效果良好。如去年,该局先后接待中央级客人3批,省级客人14批,省外客人82批,海外客人30批,总人数达8000多人(次),无一发生差错或客人不满意的现象。为做好这一工作,去年该局多方筹资220多万元,在永丰山庄新建了一栋面积为1600的新客房,添置了一批新的服务设施,为县委、政府创造了一个舒适的接待环境。 自身建设 环环紧扣 几年来,双峰县公关局在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的同时,狠抓内部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搞好自身建设。尤其是第三任局长兼局党组书记胡弥敢同志自去年10月到任以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讨论制定并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若干制度,对每个干部定岗定位,职责分明,使全局人员能在工作中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战斗集体。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还注意搞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因而办事效率比较高,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通过摸索,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模式,大大方便了客商,加快了外资项目的审批进度,因而受到外商和上级领导的赞赏,由此也使公关局成了一个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配合,运转高效的办事班子。 双峰县公共关系局几年来在政府公关领域进行的积极探索和他们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至少可给我们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 政府公关机构的建立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政府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沟通和协调。从总体上看,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这一管理模式的要求,从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化,从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化,从以实物管理为主向以价值管理为主转化,从而使政府职能真正纳入“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轨道。双峰县公关局的建立和运作,正是在“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收到了一些实效,真正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宗旨,有助于政府目标的实现。 二、 政府公关的开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公关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了解、理解、信任和监督,从而协调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的社会活动。双峰县公关局自建立、运作以来,便按照“经济信息、经济协作、外事联络、招商引资、公共关系”的五项职能,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的组织功能,积极、及时、有效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关系活动,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之路,为改善全县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强化对公关事务的统一管理及赢得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 对政府公关事务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当今各发达国家一般都设有统一的政府公关机构,以加强对社会公关事务的集中管理。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转变政府职能,设立政府公关机构似有必要。几年前,作为湖南省县级机构改革试点的双峰县,以大刀阔斧的精神,设立了全国首家具有政府职能的公共关系局,将协作、联络、接待、招商和信息服务等职能融为一体,一改过去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带来的弊端,这样既精简了机构,又增强了政府的公关职能,更能加强政府和广大社会公众的联系与双向沟通,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调整政策、科学决策、改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克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现象,促使政府各部门之间服从大局、精诚团结、相互协作,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顺利实现政府的各项目标。 地方政府管理 罗依平 199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