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者认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产业已迈向全球化,事实上,却仍然有一些产业基本上保持在国别水平,或至多是地区性产业。由此便提出了全球产业与地方产业的问题。对非全球产业采用全球战略不仅不适宜,而且是很危险的。因此,在设计适当的营销战略前,首先识别该产业是否为全球产业是至关重要的。 确定产业的全球化程序主要应考虑三方面条件,即该产业的需求特点、供给特点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适宜于产业全球化的需求要素有:用户对产品有相同的工作要求(如机床);技术标准统一;消费需求相同(如家用电器,小汽车,生活奢侈品等)。在供给方面,适宜于产业全球化的要素有:在R&D、采购、 制造和分销等方面获得较大规模经济的程度;资源获取优势;利用专门技能或经营机制优势而取得实际差异性的机会。 此外,适宜于产业全球化的经济环境要素有:较低的海关壁垒;允许资本自由出入等。根据以上三方面条件,可将一般产业分为四类:全球产业指那些不需要很强的地方性, 且全球化优势可被大量利用的产业部门;多国产业则为这样的一些产业,它们可依不同的消费特点而分为几个地区,产业的地方适应性依地区而定,且其产业全球化所获得的优势有限:“受阻的”全球产业是指那些本应全球化,但因政府政策(如进口限制,政府采购政策等)而导致无法实现全球化的产业部门:最后一类地方性产业是指那些需要有很强的当地适应性才具有竞争力,且没有需要进行全球化的重大理由的产业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