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产品质量攸关企业生死存亡           ★★★ 【字体:
产品质量攸关企业生死存亡

作者:佚名     人气:38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阐述了产品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以及产品质量管理存的几个问题.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是当代社会中富于生命力的基本经济组织。其生命力的强弱大小,除了外部环境影响之外,关键是自身素质的高低。因此,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在全国企业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活动;江泽民主席反复强调:“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这一系列管理活动,目的是生产出、经营好符合市场需要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以获取较高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产品价廉物美的关键在于其质量。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绝大多数产品由原来的卖方市场为主转到买方市场为主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正因为如此,本文用了产品质量攸关企业生死存亡这一醒目的标题,以引起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对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其实,产品质量攸关企业生死存亡不是什么新发现、新观点,而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存在,是企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别的不说,仅从企业的生产目的来说,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除了少数从事公益经济活动的企业以外,绝大多数企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利润是产品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那么,产品质量与企业盈利有何关系?或者说,产品质量的高低优劣为什么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有无与大小呢?首先,从企业内部来看,质量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因产品质量低劣或不良而出现废品、返修,甚至因质量事故造成停工停产和事故的处理等情况,就会加大产品成本。在产品售价已定的情况下,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加大成本,不是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吗。其次,从产品的销售对象———消费者来说,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选择,在同类产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总购买质量较好,而决不会购买质量较次者。特别一提的是,当人们生活逐渐富裕时,在产品价格与质量的天平上,天平定是向质量倾斜。可见,产品质量不仅影响产品售价的高低,而且影响到产品有无销路和销路大小。产品有无销路,被马克思称为资本运动过程中的“惊险跳跃”,其实质是决定企业命运的跳跃。最后,从利润本身的内涵来看,决定企业产品有无利润和利润大小的,无非是成本与售价两个方面。当产品已经售给消费者之后,消费者如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法,可以要求退货、保修、及至赔偿损失。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以上情况,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正因为产品质量攸关企业的命运,所以自企业诞生以来,进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追求。撇开本世纪以来的“操作者质量管理”不说,仅在本世纪内,科学的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我国自1978年起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不仅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系统,总结和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而且不断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使同类产品质量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总体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在当前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部分的产品因质量低劣而令消费者头痛。据有关部门最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国有企业中,45%的企业基础管理、37%的企业专业管理和53%的企业现场管理,有着不同程度的滑坡。而企业管理的滑坡,必然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根据我在企业从事多年质量检验工作的实践,以及与其他不同企业的同行交换信息中,深知造成我国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历史的、经济体制与经营机制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职工素质与信息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就产品质量管理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厂长、经理重视先进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引进,却缺乏艰苦细致踏实的工作,使先进的质量管理难以真正落实。例如,有些企业自七十年代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之后,九十年代又引进了质量保证体系,采用GB/TI9000-ISO9000系列。但引进之后,只是组织少数有关人员学习和贯彻,多数职工不是闻所未闻,就是一知半解。因此,不可能实现质量管理活动的标准化,即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各环节在一个系统内互通情报,协同动作,始终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而依旧是各自为战、我行我素。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还不知道是因哪个环节、哪个工序、哪个职工造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一些企业还要不断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呢?不少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和评比,有的甚至只是沽名钓誉,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等级和知名度。据某地调查,40%的国家级企业质量、消耗、效益达不到原评定的水平。这不是对此情形一个有力的佐证吗。
  二是只注重生产任务的完成,没有严格把好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当代产品质量的科学管理,包括市场调查、设计、制定标准、制定生产计划、采购物资、配备工具仪表、生产制造、工序控制、检验、试验、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形成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可是,不少企业只抓直接生产过程,不是放弃就是放松产前的市场调查和产后的技术服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只有完成生产任务的数量指标,而无产品质量要求、考核和检验;甚至明知产品质量不合格,也打上“合格”两字,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又怎能提高产品质量呢。
  三是重分工,轻协作。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有分工,更要协作。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是:以下工序为用户,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形成一个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但是,当前不少企业的分工成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例如有的企业采购科、生产车间、检验科三不见面,致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的产地、批号、有效期等原始记录混乱,因而也无法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所在。类似这样分工变成分家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怎能不影响产品质量呢。
  四是重眼前,轻长远。例如有些企业急于发货而放松检验;有些企业只是使用职工,没有或者极少进行职工培训,至使职工素质不高;有些企业只是模仿他人,缺乏创新机制;一些企业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贡献津津乐道,面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却一筹莫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怎能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呢。
  当然,目前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问题远不止上述四个。但就此而言,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