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冲扩服务对彩色感材的促销作用,指出以建立彩冲连锁店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网络是我国感光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并阐述了相关的发展战略。 彩色胶卷冲扩连锁店(以下简称:彩冲连锁店)营销网络的建立是当今世界照相市场普遍采用的经营组织方式。彩冲连锁店就是把现代营销观念应用到流通中,改变传统的批零关系、产销关系和企业组织关系的经营模式;是在一个中心指挥下,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纽带,采取统一店名、统一标识、统一装饰、统一管理、统一送货、分散经营,实现彩卷销售———冲印———技术服务一条龙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现代营销方式。彩冲连锁店专营所属企业生产的产品,专用该企业生产的冲印设备、相纸、套药,有利于生产企业的发展、企业形象的树立;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服务,为消费者排忧解难,提高照片的影像质量,可进一步维护彩卷品牌形象;连锁店流通环节少,还能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彩冲连锁店在开拓市场、扩大经营、促进产销结合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中将全面、系统地阐述建立彩冲连锁店营销网络对我国感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的发展战略。 1 摄影与彩扩的关系 喜欢拍照的消费者大多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一张底片,有时候在这家彩扩店里扩印出来的照片偏黄,而到另一家扩印出来的又偏蓝,甚至在同一家彩扩店不同时间扩印的照片也会有质量差异。在彩扩店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顾客拿着彩色扩印片质问扩印员“为什么照片扩印色彩与原景物相去甚远……”,而扩印员也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是你拍摄技术不高的原因”,或干脆曰:“是胶片质量低劣造成的。”彼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那么,拍摄与扩印有什么关系呢? 引起顾客和扩印员争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这样一些:有时,扩印片的色彩、亮度与拍摄时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比如偏色、画面影像发白或暗淡等,这大多是拍摄时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造成的。曝光过度的底片扩印出来的照片往往偏蓝色,整个画面颜色浅淡;而曝光不足的底片则会偏黄色,且影像色彩深暗。此外,有些受到环境色或特殊光源条件影响的被摄体,如拍摄绿树荫下的人物,或利用日光灯(荧光灯)照明作为现场摄影光源等,彩扩机对于这样的底片就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校正。因此,拍摄时曝光正确和拍摄光源色温符合胶片色彩还原真实的要求,是保证扩印质量的基础。 尽管彩扩对摄影底片的要求较高,但对于不够标准的底片,扩印时还是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校。目前,大多数彩扩机(比如麦士MAX-350型)都可以利用斜率控制,对曝光不足或过度1~2档的底片进行调整,使其扩印片达到与曝光正常底片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使用手动校色键,对整个画面所偏的某种颜色适当校正。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底片,则应根据摄影作者的创作意图,决定如何校正。这就要求彩扩操作员不仅掌握摄影的基本常识,还要对各种拍摄技法和摄影师的意图有所了解。例如:使用日光型彩卷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景象,由于色温低,整个画面会偏黄、红暖色调,若按彩扩机自动校色的程序,可能会将过多的黄色去掉,但这样便失去了应有的气氛和效果,因此操作员应做出正确判断,保存摄影师所希望看到的“偏色”。不过,对那些光源色温与胶片色温标准不一致的底片,如灯光下拍摄人物活动,或以灯光型彩卷在日光下拍的照片等,除非是摄影师刻意追求某种特殊效果,否则都应进行校色,才能使被摄体的真实色彩得到还原。在拍摄时使用滤色镜以突出某种色彩效果的照片,扩印时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不必要的“校正”。对这类摄影底片的扩印,不仅要依靠操作员的经验和对作品意图的理解,同时也要求拍摄者在送交扩印时,要特别注明或附上校色样片。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彩扩操作员与拍摄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拍摄纪念照的普通摄影者,还是从事摄影创作的专业摄影师,他们对所拍摄的底片都同样珍惜。因此,操作员在扩印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划伤和污损底片。有时彩扩机片夹上带有污损就会造成底片划伤,所以是否经常划伤底片也是衡量扩印质量的标准之一。 摄影与彩扩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相机拍摄的影像留在胶片上之后,通过彩扩可迅速地得到直接可视的照片。拍摄仅仅是一瞬间,它是扩印照片的基础。而扩印的程序可以重复,也可以对照片的密度和色彩适当调整和校正,但是彩扩毕竟不同于彩色放大,它不能作局部的加光、遮挡处理,无法运用多底合成、多次曝光等暗室特技,也不可能保证每一张照片都有理想的效果。由于彩扩的成本低、时效快,一般能够满足扩印家庭纪念照和专业摄影师待选样片的需要。至于少数质量要求高或需要特殊效果的照片,可从扩印片中选出,再进行放大制作。 2 彩扩在胶片市场中的促销作用 彩色照片冲印是彩卷售后服务最重要的一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买胶卷———摄影———冲印是必然的过程,冲印也是属于胶卷市场的组成部分,而且对消费者来说,冲印后看到摄影的效果更为重要。如果说销售彩卷是感光材料市场的主要战场,冲印则是市场的侧面。因此,彩卷的冲印已成为世界各大彩卷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打开、渗透对方市场或维护市场占有率的有利武器和手段。 彩卷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彩冲连锁网络可得到如下好处: ●扩大了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 彩冲连锁店实现彩卷、冲洗设备、套药、相纸系列化,一方面可以稳定彩色照片的冲洗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彩卷生产企业对彩卷相关产品的开发,增强自身的实力。 ●能为彩卷生产厂家提供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 彩冲连锁店一般都兼营彩卷的销售,并直接与消费者发生关系,双方的往来密切,具有很强的市场渗透力,有利于彩卷生产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彩冲连锁店还是向彩卷生产企业反馈消费者意见的重要窗口。 正因为彩冲连锁店具有上述的优点和强大的生命力,因而备受世界著名彩卷生产企业重视。柯达公司利用彩冲连锁店作为促销手段,成功地使柯达彩卷打入日本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国际商界公认,日本的胶卷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长时期以来,主要为富士和柯尼卡这两大公司所占据。柯达公司是怎样冲破这种垄断局面呢? 在柯达公司初试日本市场时,面对的是:富士和柯尼卡这两大公司已在日本全国布满了胶卷销售网,从大型百货店、超级市场,到街头巷尾的小型零售店,可谓星罗棋布。在这种情势下,如果柯达从头布设自己的销售网,无疑将遭到富士和柯尼卡的强烈反击,批发和零售店也较难为日本方面立刻容纳。于是,柯达决定从彩扩这个侧面市场入手进军日本市场,以达到最终进入主要市场的目的。柯达首先在日本开设的不是胶卷销售点,而是胶卷冲印店。为了扩大影响,在柯达的冲印店里,不但接受柯达的胶卷,而且也承接富士和柯尼卡的胶卷。一段时间过后,柯达高质量的冲印技术和底片开始赢得了部分日本消费者。即使在富士和柯尼卡所控制的店里,有些消费者也点名要用柯达的底片。这样一来,迫使富士和柯尼卡不得不让出一些地盘。又过数年,柯达胶卷不知不觉已与富士胶卷和柯尼卡胶卷同时陈列在商店的货架上了。 近两三年,日本胶卷市场的一个新动向更使柯达彩卷在日本的营销得到了巩固,这就是小型冲印店的大量出现。在日本只用1000万日元左右就可以购置一套彩卷冲印设备。柯达鼓励和支持一些经营食品、杂货及服装干洗等小型商店也兼营冲印业务。在兼营的同时,自然也会顺带销售柯达胶卷。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柯达胶卷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已达10%,冲印店数比率已上升到13.7%。 柯达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约为50%,在美国国内约占70%以上。作为世界第一大胶卷生产商,柯达的主旨并非在于日本市场上的销售份额,但柯达认为,它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这件事本身是很具有意义的一着。柯达在日本挤占市场的成功事例表明了它具有坚强的决心和一整套部署方法。请看:1984年,柯达设立了第一个针对某一国家的营业部———日本营业部;随后,又设立了在日本的法人———柯达日本公司。柯达总公司授予日本分公司相当大的权力,要求它成为能够不惜动用上亿美元,在日本设立技术开发中心的企业法人。这种坚强的决心和完整的组织结构,使日本市场无形当中就承认了柯达的存在。事实证明,柯达这种树立企业形象的做法是富有成效的。 “日本市场既封闭又保守”———许多外国驻日本公司的总经理总是抱怨着离开日本。但柯达日本公司总经理阿尔巴特·希格成为例外。在任7年间,他将柯达在日本胶卷市场上的份额由2.5%提高到10%。 3 分销渠道策略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一个现代化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产品的生产制造功能和产品的市场营销功能。对厂房、设备、技术的投资形成企业的生产制造功能;对营销网络的投资形成企业的商业功能。如果一个企业的商业功能、市场营销功能大于其工业功能、生产制造功能,这个企业就能适应市场波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就能不断发展壮大。如果一个企业的商业功能和营销能力小于其工业制造能力,这个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波动,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并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亏损甚至破产。 例如:福达、公元等国内厂家在引进国外生产线之前,并不具备生产彩卷的能力,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销售网络。因此,在引进生产线后,当巨大的生产能力形成,而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营销能力,必然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其结果就是产品大量积压。只有在商业功能与制造功能大致持平,或商业功能强于制造功能时,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才有可能顺利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一跳”。 长期以来,我国感光企业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和企业经济实力、资金的限制,在彩冲连锁店营销网络的开发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是我国感光企业生产能力强,市场营销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