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对解决建筑业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促进企业的发展,保证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还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缺乏宏观调控与引导,市场价格较乱,对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及企业的生产十分不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 所谓市场,概括地说就是商品的买卖关系,它包含买和卖两个方面。而建筑市场则是商品的生产和有效投资能力的需求关系。一个好的建筑市场应当是有效投资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好的建筑产品(建筑物),应体现质量好、速度快、工期合理、造价低等几方面。那么,如何才能使生产的建筑产品成为一个合格的理想产品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建筑产品的制造者,即生产产品的施工人员。而施工人员又直接的受其建筑市场工价计件工资单位价格的影响。以往市场工价并未引起人们十分关注,始终处于稳定状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建筑企业施工生产任务不断扩大,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农村建筑队、农民临时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满足了建筑业的劳动力需求,建筑劳务市场也随之相应发展起来。 建筑企业招用农村劳动力,始于七十年代末期,提供劳务的单位多为乡镇建筑队。开始劳务费一般按劳动定额单价结算;随着劳务需求量增大和物价上浮,劳动定额单价对农村劳动力逐渐失去吸引力,1983年以后相当一部分集体企业和部分国营企业逐步采用预算定额人工单价结算劳务费,但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城乡集体企业迅速发展,建筑劳务需求量剧增,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招揽劳动力,许多企业开始用预算定额人工费加上一定比例的机械费、二次转运费,实行人工费包干,预算人工费定额被突破。迫于竞争形势,国营企业为解决劳动需求矛盾,也逐渐改变劳务费的结算方式,企业人工费的超支开始直线上升;近年由于市场物价和职工工资水平变动幅度大,预算定额人工费又受计划价格体制的束缚,费率调整滞后,劳动力市场价格大幅度提高,完全脱离预算定额人工费的轨道,形成了建筑市场的浮动价格。建筑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特点是:(1)劳务价格随物价浮动;(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影响工程项目劳务价格升降。供大于求时,价格平稳,施工任务紧张,市场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劳务价格就攀比上升。 建筑企业以劳动定额组织生产和分配,对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1979年前后建筑业普遍恢复一度中断的劳动定额工作,大力推行定额计件工资和全优定包计件工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企业生产不断发展,但随着物价上涨,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不断增加,这种按照传统方式以劳动定额技术平均等级为基础计算的计件单价,其计件工资水平已明显偏低,无法调动生产工人的积极性,劳动定额也难以执行。此外,由于企业职工执行劳动定额计价单价,外用工(劳动力市场工人)实行预算定额加补贴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标准悬殊,同一工作项目两个单价,形成了劳务价格的“双轨”制,挫伤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 为解决建筑劳动定额计件单价偏低和“双轨”制劳务价格造成的矛盾,建筑业的劳动工作者从1988年开始探索劳动定额计件单价的改革方案,并逐步在企业中试行实物量综合计件工资,把企业职工平均标准工资同津贴、补贴和企业效益浮动工资捆在一起确定综合计件单价,增加了计件工资透明度。为了缩小企业职工计件单价同劳务市场价格过大的差距,近年多数企业又进一步采取接近劳动力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办法来确定综合计件单价。这样做,虽然在建筑产品价格还未完全按市场价格实行动态管理前,要增加一定的人工费超支,但由于减少了劳务价格“双轨”制的矛盾,调动了一线生产工人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生产和效益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和外部劳务价格并轨,将是必然趋势。因此,为了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在改革和完善内部分配制度的同时,积极了解、研究建筑劳动力市场价格,是企业领导和劳动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建筑产品价格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为计划经济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价格管理也作了一些有成效的改革,但从总体上看,还未挣脱旧体制的束缚。“活”市场、“死”定额,形成了建筑产品价格的扭曲。近年虽然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材料价差定额调整,但对人工费这个“禁区”却是敢议不敢动,尽管物价、工资水平不断在变,而预算定额人工费基本上仍是一定五年不变。预算定额人工费率既未能全面反映职工工资水平,更未联系劳务市场价格,企业人工费大量超支,人工成本增大,定额人工费价格如何随行就市?笔者认为,目前人工费单价的确立,一方面,要全面反映本地区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另一方面,对建筑劳动力市场也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并按适应比例反映出定额人工费价格。这样构成的人工费单价,才比较接近建筑市场的实际。建筑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价格已是客观存在,企业使用劳动力市场价格支付劳务费也已形成自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使用劳动力市场工人将愈来愈多,按劳动力市场价格支付劳务费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对解决建筑业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促进企业的发展,保证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还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缺乏宏观调控与引导,市场价格较乱,对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及企业的生产十分不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 建筑经济 王声田,康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