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市场经济中价格分配的特征           ★★★ 【字体:
市场经济中价格分配的特征

作者:佚名     人气:26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而波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分配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分配相比,呈以下几个特征。
  价格分配是社会分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其他分配范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深入研究和理解价格分配,特别是认真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分配的新特征,是完善分配体系、协调分配关系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而波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分配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分配相比,呈以下特征:
  一、价格分配的广泛性
  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虽可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因而作为市场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规律,其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必然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讲,长时期保持价格与价值的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绝大多数商品的交换过程难免与价格分配过程相伴随。
  二、价格分配的自发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价格由国家计划规定,因而国家可以有意识地对价格分配的总量和结构加以控制。于是价格分配也就成了国家调控经济的有力杠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下波动,因而价格分配从总体上讲也具有自发性特征。
  三、价格分配的有限性
  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分配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有力杠杆,要求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必须服从实现国家特定政治、经济目标的需要。因而,价值规律对价格分配的制约作用体现的倒不是很明显。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分配则直接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对供求双方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价格分配的实质就是对商品交换双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比如,供过于求而出现的价格分配使卖者处于不利地位,其势必要减少供给量,从而对供求关系施加影响,使原价格分配首先在量上,进而可能在质上发生变化。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分配总是被控制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所允许的有限范围内。
  四、价格分配的均衡性
  价格分配的均衡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买者向卖者转移收入的价格分配与由卖者向买者转移收入的价格分配在数量上保持着均衡。这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和谐运行的必要条件。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从整体角度考察,在社会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一部分商品生产占用过多的资源必然与另一部分商品生产占用过少的资源相伴随。因而在其他一定的条件下,前者必然处于买方市场,收入由卖者分配给买者;而后者必然处于卖方市场,收入由买者分配给卖者。二者所实现的收入分配的数量大致均衡。第二,就单个商品的价格分配而言,从一较长时期看,其供过于求时由卖者向买者分配的收入与供不应求时由买者向卖者分配的收入在数量上也大致均衡。
  五、价格分配的转换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供求双方在价格分配中的地位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由于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特征,因而过高的价格必然吸引较多的资源投入,增加商品的供应量,改变原供求关系,最终使过高的价格降下来,以至低于价值,从而使供求双方在价格分配中的地位发生质的转换。同样,在宏观领域,一部分商品的供过于求往往向供不应求的局面转换,反之,亦然。

  六、价格分配的长久性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只要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组成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则价格分配就必然存在,并且对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它是和市场经济的整个历史发展阶段相伴随的。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了完成特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运用价格分配调节经济运行有明显区别,后者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实行由国家自主控制的价格分配,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价格与市场   李森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