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对生产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的探讨           ★★★ 【字体:
对生产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的探讨

作者:佚名     人气:33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就必须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笔者拟从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已被摆到非常突出的位置,它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
  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但由于要素市场发展对法律、管理等方面要求高,对经济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大,目前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积极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金融市场。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市场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和以债券、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已初见规模,银行之间相互拆借资金的同业拆借利率由市场供求形成,债券和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汇率双轨制,实现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适用于所有人民币外汇结算和交易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活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实行银行售汇、结汇制,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从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这意味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今后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完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强化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加快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规范商业银行行为,稳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利率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可调控利率机制,实现资金价格(利率)合理化,抑制资金的过度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中“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二是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市场,开展债券、股票融资。三是完善银行结售汇体制,使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国际化货币。
  (二)劳动力市场。改革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目前我国虽然放开了劳动力市场,但由于劳动力“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企业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分配形式上“脑体倒挂”现象普遍存在,工资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今后的发展:一是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绝大多数劳动力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实现优胜劣汰,促进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要建立多层职业介绍网络,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机制和规则。三是少数劳动力价格(工资)由政府决定,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四是加强劳动仲裁和劳动力市场管理。五是尝试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即“按知分配”。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
  (三)土地市场。改革以来,我国土地市场表现在:一是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政府规定的最低价。二是政府定期确定并公布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三是政府实行土地价格评估制度。按政府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为基础,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四是政府实行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但从总体上看,土地市场发展较慢,结构失调,价格也不够合理。

  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要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加强国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二是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的出让制度,商业性用地使用权要公开出让。三是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土地使用权交易二级市场要形成公开、合理的价格机制。
  二、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一)生产要素价格在市场价格体系中的地位
  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是进行社会再生产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社会再生产根本无法进行。生产要素价格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价格,其价格形成与变动,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影响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和市场价格水平。土地、劳动力、资本或资金价格(利率)和技术产品价格,都是物质产品和劳务成本与价格的组成部分,其所占比重大小及其变化趋势,都会程度不同地反映到物质产品和劳务成本与价格中去,是影响物质产品和劳务价格形成与变动的重要因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或资金价格(利率)是金融的核心,资本或资金价格水平及其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经济利益,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合理的资金价格是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的主要手段。外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而汇价或汇率是外汇的核心,是调节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状况、资本的流入或流出、外汇储备增减等的重要杠杆,是实现国内外市场与价格对接或接轨的主要手段。汇价或汇率的变动首先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国内商品价格和市场价格水平,是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增加,其价格将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劳动力和技术是社会再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其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影响面极广。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在当代经济生活和市场价格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逐步实现主要由市场形成生产要素价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起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而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及其相关的竞争机制来实现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价格机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其根本特征是价格随着市场供求不断波动,将价格信息传递、利益分配、资源配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经济调节、控制系统与实际经济运行结合为一体,表现为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自动调节过程。
  逐步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使要素价格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向市场传递正确信号,合理地调节经济运行,为市场主体提供优化资源配置的动力和压力。这是由要素价格的特点和市场竞争决定的。而且市场机制内含的竞争机制最重要的就是正当的价格竞争,它迫使每一个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最有力的压力和动力。因此,要素市场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不仅是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他们在市场竞争处于不败之地的外在压力。
  总之,积极培育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实现主要由市场形成要素价格的机制,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关键。
价格理论与实践   杨兴斌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