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我国包装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 【字体:
我国包装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佚名     人气:81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包装工业的现状,然后从人员素质、企业联营、引进技术、与科研结合等角度论述了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对策。
  我国的包装行业是在建国初期产品种类单一,以手工生产为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包装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包装行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包装行业已形成了一个由纸、塑料、金属材料、玻璃、包装印刷、包装机械等为主要组成的,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服务的,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到1997年,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641亿元,1998年为1800亿元,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在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中排位居中。按可比工业总产值计算,“六五”期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5.7%;“七五”期间为17.2%;“八五”期间为20.5%。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已初步克服了东南亚经济危机和特大洪灾造成的不利影响,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8.2%,且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这种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下不难看出,我国包装行业在“九五”期间仍有继续高速增长的趋势。
  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但各类包装产品的增幅却不尽相同。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不同包装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纸包装制品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瓦楞纸箱为其主导产品,1997年所占比重为74.6%。塑料包装制品产量增速有所减缓。1998年增幅为9.4%,其中包装薄膜特别是双向拉伸包装薄膜和复合包装薄膜、塑料中空容器特别是塑料瓶的产量增幅较大。包装装潢印刷制品产量增速较前加快,1997年比上年增长19.3%,其主导产品为纸商标印刷。金属包装制品产量在1997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与易拉罐等金属包装制品市场已达到饱和有关。包装机械前些年的增速较高,1982年到1995年期间年平均递增18%,但1997年的增速仅为3.6%。玻璃包装制品产量下滑趋势近年有所减缓,但由于酒、汽水等饮料的包装瓶部分改用聚酯等其它原材料,所以近期内玻璃包装产品产量仍将继续减少。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包装行业发展情况也有很大差别。1997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的地区依次为:江苏省15.0%、山东11.4%、福建10.1%、广东8.4%、河北5.3%、上海5.1%、湖北4.9%。东部地区的包装工业总产值本身所占比重较大,加之增速较快。所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包装行业的差距很难在短时期内缩小。我国包装行业的规模逐年以高过工业增长的速度发展,但包装行业的效益却并未增长。1997年我国国有包装企业竟有33%亏损,包装工业总产值利税率由1985年的17.5%降至1997年的6.7%。我国包装行业的效益不很理想,是因为主要靠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劳动力来促进产值的增长,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效益。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在200亿元以上。迄今为止,我国包装业仍未摘掉“三流包装”的帽子,因而加强管理,制定适度的发展速度,保持产品较高的技术含量就成了我国包装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从人员素质、企业联营、引进技术、与科研结合等角度谈一谈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注重提高我国包装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早已为中外专家认识到。目前在国外企业中流行一种“主人翁”操作法。该操作法的重点就在于提高操作者的全面素质,通过发挥操作者的积极性来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这其中操作者的素质包括技能、知识和工作态度。人员的素质首先取决于前两项的乘积,而第三项则处于前两项乘积的幂的位置。我们不难从这种方法中得到一些启示来发展我国的包装业。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包装的认识还停留在“稻草垫、草绳捆、麻绳绑、黄纸包”的水平。他们认为包装纯属产品生产后的辅助环节,甚至是可有可无。只要产品本身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就必然会有好销路。这些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事包装业的人,使他们觉得自己所在的行业是“打杂的”或“没有前途”,当然也就谈不上热爱包装这一行。所以对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行业教育是振兴我国包装业的第一步。事实上,包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我国仅出口商品每年因包装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数亿美元。许多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因包装落后首先失去了与国外产品竞争的资格。中国商品要走进全球市场,包装是首当其冲应进行加强的环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包装行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4.9%,甚至低于全国工业6%的平均水平。幸而十几年来我国的包装教育水平已发展得较完备,能从技术、管理、艺术等方面培养职高、大专、本科、研究生各个层次的人员,也有足够的力量培训在职人员。只要包装企业重视员工的技术教育,我国的包装行业完全可以拥有一支爱包装、懂包装、兴包装的职工队伍。
  二走企业联营之路
  包装行业的多数企业规模小,素质较差,效益不理想。大部分包装企业走的是“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企业间较少联系,各自为政。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必将加长设计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无法达到规模效益。这样企业在竞争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吞没在无情的竞争中。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包装企业带来了曙光。小型包装企业可以通过联营的方法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个企业联系起来。每个小型包装企业所在地区、产品、客户和服务对象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将收集到不同的信息。联营的第一个优点,就是能将所有的信息集中到一起进行分析。由于信息量大,分析结果也会更可靠,对市场的把握会比以前准确。每个小企业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产品,这样不仅节省资金,提高效益,也保证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规模效益。这是联营带来的好处。将几个小企业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资源共享,更可实现风险共担,使企业平稳经营。特别是在我国,很多小包装企业资金短缺,联营后的小企业产品品种减少,它们就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工作当中去,有利于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合理有效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同我国其它行业类似,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包装行业也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了引进。到1996年底,我国共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制易拉罐全自动生产线21条,年产21亿只二片罐。引进具有八十年代国外先进技术的颗粒、粉末和液体罐装、封口设备1.8万多台;引进全自动塑料包装制品生产机4500台;全自动瓦楞纸板箱生产线188条。应当承认,我国包装行业引进技术及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包装产品的生产规模,满足了其它行业对包装的需求。但在如此多的引进中却存在着很多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包装行业的经济效益。以云南省为例,1990年前云南省尚不能生产易拉罐,但到1998年已有5条大型三片罐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2.2亿只,而1997年仅销售一千万只左右,明显供过于求。
  技术引进既包括原材料、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引进,也包括人员、工艺等软件资源的引进。在我国包装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软件的引进与硬件不相匹配。致使有些生产设备引进后无法使用,或者无法生产出达到设计要求的产品。在引进各类包装设备的同时,应消化吸收与之相应的技术,并培训一批能熟练使用、维修该设备的人员。若再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负责设备的改造,那么才算是物有所值的引进。不少包装企业由于缺乏对引进技术软件资源的处理能力,往往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包装企业应与科研相结合
  包装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种类繁多,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变化快,让人难以预测。不仅如此,随着材料、化学、生物、机械、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包装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纵观包装产品市场,很难找到一种产品连续多年一直旺销,但却常常可以看到像食用油包装这样的情形:花色品种愈来愈多,结构设计日趋安全合理,而价格却不断下降。这就要求包装企业必须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推出适应市场要求的新产品。陕西省印刷机器厂曾是全国四大印机厂之一,前几年企业连年亏损。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后,把科研放在首位,将开发新产品作为工作重点。当年就有十二种新产品投放市场,新品率达79%,加上生产与销售方面的配合,不仅扭亏为盈,而且1997年总产值、利润、利税分别增长50%、35%、30%。广东佛山东方包装材料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以技术求发展,已被纳入国家高科技企业百强。
  经过包装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许多包装方面的科研成果很有潜力。如我国已研制出以百部、甜茶、甘草等中草药为原料的果蔬保鲜纸,这种保鲜纸不但保鲜作用良好,可灭菌,而且易回收。采用易得的原材料加工成对人和环境无害却性能良好的包装,这只是包装科研成果的一个小小部分。企业正是让这些科研成果造福于社会的有生力量。包装企业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既能发展我国的包装,又能为国家和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历史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包装业也将迈出它新的一步。更加合理可行的行业规划与管理、不断创新的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严格的包装法规、长足的环境意识都是我国包装业发展的保证,也是所有包装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
中国包装工业   于江,严新民,王征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