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业作为以纸、塑料、金属、印刷以及各种印刷包装机械为主要框架的现代工业体系,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要实现突破性大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包装工业作为以纸、塑料、金属、印刷以及各种印刷包装机械为主要框架的现代工业体系,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要实现突破性大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包装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从1980年中国包协成立到现在,18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40年发展的进程。我国现有县以上包装企业16000余家,职工200多万人,包装工业总产值由当初的72亿元增加到如今的1540亿元,固定资产已达800多亿元。 近几年来,随着改组、改造和发展,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一大批有优势的包装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又有显著提高,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出现了一些大型科技先导型企业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如陕西印刷机器厂经过技术创新开发生产的AZJ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高档凹印机生产的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初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 科技转化率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总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应用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取得实效,从而使我国包装工业产值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递增,在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中,包装行业已上升到第16位。 实践充分显示,科技创新是实现包装工业发展新突破的根本出路。 包装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市场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从包装企业实际情况看,这些潜力主要表现在:多数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不高,资源浪费大,加大科技投入便会产生加倍的经济效能;许多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空间还很大;有的企业经济、科技信息不畅,科技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力量较弱,知识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潜在需求巨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传统的人情为纽带起家,一旦越出小生产观念和粗放式经济的圈子,便会如猛虎下山再展雄风。同时,还应看到包装工业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可以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优生区,成为利用转化高新技术催生新兴产业的有利土壤。综上所述,包装企业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可以成为科技最广泛,最有作为的领域。 面对21世纪的包装企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首先,包装企业要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配置、使用的社会环境,为科技人员施展才能提供阵地和舞台。针对严重人才流失的问题,陕西印刷机器厂实行的“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方针可以借鉴,使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迅速进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推进人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二是必须驱除体制与结构的不合理性,挖潜科技资源,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努力寻找科技和效益的最佳结合点,积极构筑面向知识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开发科技资源,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支优秀的包装企业家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明确目标,努力开拓发展空间。企业创新的目标要始终跟上市场变化的节拍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做到生产一代,贮存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五是深化改革,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针对企业在管理、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创新,逐步建立与包装企业创新相应的科技创新体制。 其次,强化企业科研,加速创新步伐。企业的生命在创新,而创新就是科研的过程。一是从增强科研意识为出发点,提高企业办科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企业以科研为基础的科技进度,为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迅速发展开辟自己的动力源;二是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姻”。科技单位要走向市场、走进企业,科技人员实行专家、学者、技师、工人相结合,使企业与科研单位成为一家人,干同一件事,得同一个利,共担一个风险,使包装企业拥有科技创新的依托和牵引力。 科技创新,必将使我国包装企业发展再创灿烂辉煌。 中国包装 曹春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