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杜绝这些商品毁损现象,就不可忽视包装尺寸标准化工作。为了加快我国包装尺寸标准化的进展,作者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造成商品毁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与包装本身质量、仓储、运输、装卸等原因相联系,很少有人把它与包装尺寸不标准化相联系。为了说明这一点,现举几种常见现象: 其一是不标准规范的纸箱,与车船尺寸、集装箱、托盘等运输方式不能最大程度的协调。在组合装运中,常出现将就、凑合装载,即出现过紧过松(装不满)等现象,运输过程一旦遇到震动、冲击、挤压,就很容易造成商品毁损。 其二是没有按标准规范设计的纸箱,也不可能根据内装商品性质确定正确的余量及偏差。出现余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商品受损,尤其内装物是瓶装罐头、陶瓷器之类的硬性易碎商品时。 其三是因规格偏大而费用增加,常出现一个集装箱装不下的情况,结果造成运费增加。其四是箱体长宽高比例不当。如由长宽组成的底平面过小,高度过高,立着堆放稳定性差,实际积载时人们常把它横着堆放。这类型纸箱若横着堆放,其抗压性能会大大降低。以上两种情况都很容易产生倒垛、塌垛而毁损内装商品。 上述现象,给商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的运费,未见有人作过准确的统计,因而也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要想杜绝这些现象,就不可忽视包装尺寸标准化工作。为了加快我国包装尺寸标准化的进展,笔者提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与包装有关的各部门及领导要重视包装尺寸标准化工作。我国已于1988年底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0年又发布并实施该法《实施条例》,要依法贯标,尤其是出口商品包装应当率先实行,可先从大量的瓦楞纸箱包装入手,以此来推动整个包装工业的标准化进展。 二、要促使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即一反“包装适应产品”的惯例而更新为“产品也要适应标准化包装”。促使有关人员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实行标准化尺寸,从而使包装尺寸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三、纸箱用户在提供规格时应考虑到尺寸标准化系列。在考虑商品安全、包装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使外包装规格往尺寸标准系列靠。建议印刷在纸箱上的外形规格应是标准尺寸,并以此为基准,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提供的内径尺寸仅作参考。有关标准规定了大、中、小型纸箱在不同尺寸上的极限偏差,促使人们综合考虑余量等各种因素。再说,标准尺寸系列不具体规定包装箱的高度要求,也给用户在选择使用包装箱上带来一定的灵活性。只要以有关标准为准则,是完全能设计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纸箱的。 四、纸箱生产厂不但要熟悉有关国家标准,还要掌握和执行有关标准。对用户提供的标准系列尺寸,要严格按标准生产,既要保证纸箱的性能指标合格,也要确保其规格尺寸合格。对用户提供的非标准化尺寸,共商后能纠正的予以纠正。特别是出口瓦楞纸箱,应尽量符合包装模数(600mm×40mm)或以此进行整数分割或相乘,即取1/2、1/3、1/4及倍数。 五、推行包装尺寸标准化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合作,还要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有协调合作,形成全国一盘棋,包装标准化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提高用户、生产、检验、运输各部门对实行标准化意义的认识,做到用户尽量提供标准化规格,生产厂认真按标准化要求生产,检验部门严格按标准检验,运输部门保证提供与标准配套的装载工具,有关人员还要按典型堆码方式进行组合堆积。 总之,包装标准化是国民经济中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工作,它贯穿于科研、设计、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不懈努力,只有加快包装尺寸标准化的进展,才能使我国的包装标准化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从而增强我国的商品出口创汇能力和竞争实力。 中国商检 胡文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