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从海外投资战略看当前品牌竞争           ★★★ 【字体:
从海外投资战略看当前品牌竞争

作者:佚名     人气:26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本文首先论述了利用外资和发展中国名牌的关系,以此强调建立中国名牌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才能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强调我们要加强品牌的保护意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本文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了应该如何实施我国的名牌战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海外投资战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着眼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转到建立面向我国市场及亚洲市场的生产销售基地;从主要以中小企业单兵独进转为跨国公司的大举进攻。国外跨国公司不仅在企业势力上占上风,而且在战略上也胜我们一筹。如,有些跨国公司盯住我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主动要求合资;合资后,外方想方设法达到控股目的而拥有企业决策权;取消中方研究开发机构,转而由外方提供技术,使中方长期依赖外方;一次性买断中方知名品牌的使用权或干脆使用外方品牌,迫使一些国内著名品牌退出市场等,致使缺乏监管。保护以及整体运作的中国市场、正面临着被国外跨国公司“蚕食”、“瓜分”的危险。为此,笔者拟就如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扩大对外开放中发展中国名牌问题略述己见。
  一、正确处理利用外资和发展中国名牌的关系
  当前洋品牌的冲击是我国经济开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正确地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发展中国名牌的关系,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发展民族工业。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因为一部分国内市场被国外品牌占领就显得惊慌失措,重走过去闭关锁国的老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都已证明,用“堵”国外企业、国外品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绝非上策。因为“堵”是堵不住的,它只会再一次使民族工业失去更多的发展机遇,失去竞争的有力刺激和驱动力。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我们民族工业吸收了国外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总体实力大大增强,我国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主体地位,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创出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因而,只有靠不断创造名牌并永远保持活力,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抵御洋品牌的进攻。
  我们对洋品牌不“堵”,不等于不要保护中国名牌;对外方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不等于不保护国内市场。在引进外资中,我们应减少失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资不能合掉自己的牌子,要防止外商购买我国的名牌而搁置不用;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因为在封闭的环境里创的名牌是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称雄的;中国名牌需要在更加开放的环境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保护,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美加净”的“失而复得”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于1995年以重金赎回已进入合资企业的“美加净”这个化妆品的著名牌号(被合资企业买断后长期闲置不用)。“美加净”收回后,当年创利润1.7亿元,1996年超过3亿元。16个月的“留学”,使“美加净”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在管理上、技术上、质量上都“升级换代”,使国产名牌重放异彩。为了使国内名牌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首先,应在整个市场的运作中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监管、保护品牌的有关法律、法规,发挥职能机构、网络的有效作用,形成保护中国名牌市场的强大合力,以抵御国内外一些不法之徒对中国名牌声誉的损害及对其市场的掠夺。第二,在合资中严格控制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名牌企业中的股东份额,防止在有形的合作、合资中丧失或被侵蚀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其中包括那些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第三,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保护名牌是一个国际性问题,特别是出口的名牌产品,中外合资合作的名牌产品,在国外投资生产的名牌产品,更要与国际经济、贸易、社会、法律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有效地保护我们独立的国际地位和权益,必须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国际网络、代理销售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规范名牌产品的运作行为。第四,培养保护名牌产品的专门人才。要培养一批既懂产品的专利知识、性能特点、经营状况、对手情况、又掌握国际惯例、法律法规、民俗习惯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专门人才,一旦市场出现侵犯自己产品权利的情况,能及时作出反应,使企业防患于未然。

  二、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与国外名牌争雄
  在当今名牌角逐的时代,企业靠名牌生存,市场被名牌分割,地方靠名牌发展,国家靠名牌振兴。因此,如何实施我国的名牌战略已是当务之急。
  1.正确认识名牌与企业的关系。创造名牌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首要环节,而创造名牌的主体是企业。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产品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有着重大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一直把提高效益寄托在引进外资方面,在引进外资时,并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即企业的市场经济战略,结果造成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降低乃至消失。如我国年产8吨以上洗衣粉的北京的“熊猫”、四川的“双猫”、南京的“加佳”等分别与美国的“宝洁”、日本的“花王”、德国的“汉高”等合资后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使外国的品牌很快垄断了我国洗涤剂市场的3/4。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把产品的品牌与企业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譬如中国的名星企业、名牌产品——济南轻骑集团,他们坚信:“中国人需要自己的名牌”。目前,轻骑已通过德国TUV国际认证,可以在欧洲市场任意驰骋。
  2.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企业要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创造自己的名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要积极发展同国外著名大公司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资本,尤其要重视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最终实现自主开发、创立自己的名牌。
  在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本世纪60年代,韩国很快生产出世界级品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工作。国家对引进技术的企业实行资金、税收方面的优惠,并鼓励企业到美国、欧洲等国设厂,直接吸收当地的新技术。除此之外,韩国还积极招聘专家特别是学有专长的外籍朝鲜族人,到韩国的企业或科研机构工作。韩国在计算机、汽车等一些行业已经具备自己独立自主的高新技术开发能力。与韩国相比,我国有的行业就显得不足。譬如汽车行业的中国轿车工业,正在走一条以合资为主的道路。国内8家大轿车厂有6家已与外商合资,而且合资生产的轿车基本上都是洋商标。可以说外资轿车企业现在已主宰了我国轿车生产与市场。事实也如此,迄今我国所有的轿车合资企业都没有具备相当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实力。这对建立我国的轿车工业体系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走发展自己名牌之路。我们的企业要树名牌意识,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形成我国的工业巨头,运用“打出去对付挤进来”的策略,要到发达国家去开拓市场,形成中国的跨国公司。我们说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好外资,并不是说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利用国外的资金。借海外资金可以创国产名牌,不用海外资金,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不依靠外援,同样可以创名牌,开拓国际市场。走什么样的路,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首先,借海外资金创国产名牌。惠州市TCL集团公司,就是借海外资金,创国产名牌的典型之一。目前,TCL商标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名扬海外。产品从电话机扩展到程控交换机、电视机、音响和电工产品领域。1995年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电话大王”称号,并且获国际国内ISO9001双认证。经国内专业机构评估,TCL王牌彩电的商标价值已达4.6亿元。TCL集团公司下属38个工业企业中,合资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占总数87%,均为零部件和单项产品生产企业,其中一些关键产品和部件的生产企业由我方控股。虽然合作伙伴有日本NEC、住友和韩国乐金等大型跨国公司,但是由于集团公司控制在我方手中,因而可以灵活地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产品,在创自己名牌的条件下开发新的产品。近年来,曾有外国公司要求用他们的品牌合资生产,TCL公司拒绝了这个要求,转而与愿意用TCL商标的香港长城公司合作,树立了自己商标,保持了对企业的领导权。去年6月,该公司又兼并了一家香港老牌彩电厂家。其次,走自强之路创国产名牌。青岛双星集团,就是走自强之路创国产名牌的光辉典范。15年来,他们既不依靠外援,也不伸手向国家要一分线,完全靠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出了中国鞋业唯一的“全国驰名商标”,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实际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之一,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综合性集团公司。15年前,双星人就提出了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名牌,创名牌就是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立志把民族工业的名牌推向世界。他们以此为出发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终于从一个生产胶鞋的中型企业,发展成为“以鞋业为主,多元经营”,拥有130个经济实体,2万多名员工的综合性跨国公司和最大出口鞋生产基地,年创汇5000万美元,相当于15年前33个老厂的资产。

经济与管理   王降汾,李光辉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