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客户管理 >> 正文
“品牌”与“顾客价值学说”的关系           ★★★ 【字体:
“品牌”与“顾客价值学说”的关系

作者:佚名     人气:44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企业界、广告界有个普遍的误解,就是:“品牌”的价值体现于“溢价”,有品牌就能使产品获得起出自身价值的价格。
    “品牌专家”们津津乐道的“咖啡案例”就是:一杯咖啡值多少钱,到星巴克卖多少钱,多出的部分就是“品牌的价值”。
    “品牌专家”们对科特勒的“顾客价值学说”自然是不屑一顾的。特劳特品牌战略资询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到处演讲的《中国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就直截了当地批评科特科的“营销就是创造顾客价值”的学说,以为科特勒的理论“在今天的中国和在80年代的美国一样,很难行得通”。部分“消费者”也有“共识”,他们认为,“品牌”是“骗钱”的,品牌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广告越多,价格越贵,质量越差”,“什么东西一成品牌,价格就贵了,但质量还是原来的”。所以,他们热衷于购买“促销价”,欢迎商超自制的、没有品牌但价格较低的产品。对于科特勒的指责,自然也是不屑一顾(科特勒说:“愤世嫉俗者了解所有的价格,但对价值一无所知”)。
    “品牌”与“顾客价值”真是那么对立吗?
    那么,“品牌”与“顾客价值”的真正关系又是什么呢?
    一、“顾客价值”与“品牌定位”
    顾客价值是企业为顾客(广义的顾客,包括渠道所有成员如经销商、相关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科特勒认为:顾客总在追求“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的差额部分的最大化。
    “顾客价值学说”对于企业制订战略、特别是品牌战略,有着决定性意义。可以说,一切“叫好不叫座”的品牌定位之所以失败,都是由于对“顾客价值”的忽视;而一些“不叫好却叫座”的品牌定位,那些尽管定位拙劣、却能取得一定市场业绩的定位,正是遵循了“顾客价值”的原则。
    所谓公司战略,本质上就是顾客战略。因为,顾客是营销的中心。这一观念之所以被国内许多“大师”批判,原因是,这些“大师”没有弄懂什么是“顾客”。
    以“顾客价值”为基础的“企业战略定位”,这里的“顾客”指的是“目标顾客”,而不是全部顾客。所谓“目标顾客”,就是所有的、关心你所提出的竞争点的那群顾客。
    每个品类,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竞争点,如彩电,最大、最廉价、寿命最长、最清晰、最薄、装饰效果最好、最防震……,都是“竞争点”;没有一个产品,能在所有竞争点上都占优势;没有一个消费者,能以同样的权重对待所有竞争点。所以,每个竞争点只对某群人而言最重要。视你所提出的竞争点为最重要特点的那部分人,就是你的目标顾客,就是你的细分市场,就是你的战略定位。
    具体而言,“目标顾客”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1.商业价值顾客
    愿意以足够的代价为你所提出的“竞争点”买单的人。
    只要你所提出的竞争点是以你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基础的、是你的优势之所在,你就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地为这群顾客创造价值。否则,你就只是在玩概念,或者在为这群顾客的“真命天子”培育市场、鸣锣开道,为人作缘。
    2.品牌价值顾客
    他们是与你所提出的“竞争点”有关的舆论领袖,包括专家、传媒、行业协会,其他意见领袖。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号召力的终端卖场。
    这些“顾客”,无论是购买的数量还是购买的方式、价格,可能都没有商业价值,但他们的态度与行为,能提高你的“竞争点”的号召力或你的竞争点的可信性。有时候,满足这群顾客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但是,当赔的不赔必然导致该赚的不赚。
    3.传播价值顾客
    有些顾客(包括有些终端卖场),虽然可能商业价值不大,没有品牌价值,却是提高市场接触面,扩大影响力的场所。
    4.其他顾客
    还有如具有竞争意义的顾客,如具有维系网络作用的顾客,如没有价值的顾客,如表面上是机会实际上是伪装成机会的“陷阱”的顾客,还有处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屏障”之内的顾客。
    所谓“顾客定位”,就是明确“顾客组合”,就是明确企业应该用怎样的资源及资源匹配,去赢得哪些顾客、暂避免哪些顾客,永远防止哪些顾客。
    所谓的“品牌”,仅仅是企业战略的外化,是企业战略定位的“脸”。所以,品牌的“定位”,就是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品名、包装等),体现了企业的顾客定位,体现了企业“顾客价值组合”的战略。
    在长期的营销咨询辅导中,我们逐步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价值评估”的工具,能让企业精准、迅速地确定“顾客价值组合”。
    二、“价值主张”与“品牌承诺”
    “品牌”是“要约”,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权利义务中产品方主动承诺的那部分。所以,每个品牌,都是对一定质量、一定档次、一定情感归属感等的“承诺”。
    “价值主张”的范围要宽泛一些。“价值主张”是企业为整个渠道和营销网络的所有成员“创造什么价值”的“要约”,是企业道德形象、技术形象、实力形象、规模形象、产业形象、人才形象、远景形象等的全面承诺。
    1.“价值主张”与“品牌承诺”有不同的来源
    “品牌承诺”来自“消费者心理学”。通过消费者调查、分析,通过竞争分析,依据“竞争范围+差异化竞争点”的方法,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提出一个足以打动目标消费者的、有商业价值的诉求。
    “价值主张”来自于“消费行为学”。
    我们认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中,除“消费心理”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因素,如舆论的引导、政府的号召、专家的证词、渠道的便利等等。
    所以,光有“占领消费者心智”是永远不够的;还要通过“渠道、网络资源评估”,根据各资源的“替代成本”、“转换成本”,根据“价值创造”、“渠道成员边际效用最大化”等等一系列原理,提出自己的一系列“价值主张”,使产品能获得最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
    2.“价值主张”与“品牌承诺”有不同的用处
    “品牌承诺”是直接针对竞争对手的,所以,“品牌承诺”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品牌的竞争性承诺”。它主要用于“提高品牌的穿透力”,突破“噪音干扰”。
    “价值主张”则既是针对消费者、也是针对合作伙伴的,通过合作伙伴间(直达消费者)互相的价值互创、价值互相承诺,编织一条“价值链”、一个“价值网络”。
    以宝洁为例,“柔顺”、“去头屑”等等是“品牌承诺”,与沃尔玛信息共享、共用降低交易成本则是“价格主张”之一。
    以肯德基为例,“快乐”等等是品牌承诺,“绝不卖可口可乐”则是对合作伙伴百事可乐的价值主张之一。
    3.“价值主张”比“品牌”更接近企业战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毛主席当年无数次告诫我们,必须经常反省的根本问题。
    企业或产品要取得业绩,也得经常性地反省这两个根本问题。
    “价值主张”要求我们回答“谁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最擅长于为谁创造价值,创造怎样的价值?为此,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核心能力?什么人最能为我们创造价值,创造怎样的价值?
    正如当年我们派出一支队伍去敌后工作,毛主席总要教导我们:先拜访村里最破旧的房屋,因为破旧房屋的主人是最能为我们创造价值,同时我们所创造的价值也是最能为之认可的;还有当地的散兵游勇,爱国绅士等等,各有其不同的价值,我们都要以“统一战线”等为工具去加以整合。
    “壮大自己,消灭敌人”,“壮大自己”在先,所以“价值主张”在“品牌”之先。
    “品牌”则是企业的差异点,回答的是“谁是我们的敌人”的问题。也正如当年毛主席所说:“不杀俘虏”、“抗日”等都是我们的原则,都是我们的品牌特征。丢掉这些特征,我们就会丧失号召力,就会混同于一般军阀,就会“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而丧失对统一战线的影响力。
    科特勒以一张实用性极强的表格,勾勒了以顾客价值为基础的企业战略规划流程: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