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营销管理 >> 正文 |
|
|||||
另眼看终端拦截 | |||||
作者:佚名 人气:27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概念里面到底是什么 再看看现代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区别:我的理解比较浅薄,K/A店代表的现代渠道,批发和中小售点是传统渠道。两年前朋友用英语跟我说Key account时候我搞不懂那跟大型商超有什么区别。不过为了交流方便,避免别人看低自己,我也一直把商超叫做K/A店。哈哈! 回过头来再理解终端拦截,这个由丝宝和宝洁引起的概念,只不过是“在终端打击对手,推销自己的产品”。内涵、外延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改变了称呼,变了个形式。当然这样也可以申请“专利”:实用新型! 有些人说这是在咬文嚼字的话,我承认。我这个人市场操作上放得开,但概念(不是观念)上确实比较保守。 下面我们再看看终端拦截教给我什么?不少前辈教我们怎样去拦截消费者,怎样去拦截对手,然后怎样进行反拦截。但我仔细读了读,感觉除了有几个不错的案例,作者们始终都在说些同样的话:销售员、店员、促销员、POP、广告、产品诉求点、拜访……一般的终端操作因素没有增加,终端打法少有新意。都是在把以上的几点因素尽量归纳到拦截这个动作当中去,好象是有了拦截才有了这些操作?!也可能拦截这个动作宣传起来更有气势。至于别的我真没看出什么。 为了便于阐述我下面的几个观点,我也利用“终端拦截”这个概念吧。 突破理论上的囚徒困境 大家比喻进入了囚徒困境。这样一直打下去,双方都倒霉;大家都不打,市场一样做。如果哪一方天真的以为自己停手,对手也会停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抛开各自的新开渠道不谈,在现代渠道里还有什么比终端拦截更有效的提高业绩。你停止了投入,对手也会停吗?那时它的拦截手段会发挥出不仅是有你在时的100%,而是200%,甚至300%。 囚徒困境也简化了许多因素。我们来借助囚徒的真实景况重新演绎市场竞争。 首先,现实中罪犯一般应该有主谋和帮凶,两人都不承认犯罪,相对来讲主谋所得利益最大,如果要同时招供的话主谋判的刑要比帮凶重,因此不招供对主谋相对利益较大。市场竞争中主谋好象市场上的领导品牌,帮凶是第二品牌。大家都不做投入的话,就象两个囚徒都不招供,市场增长率大家一样,但绝对增量肯定是领导品牌大;如果都做同等投入的话,增量同等,但第二品牌的增长率要大。 其次,如果两人以前同时蹲过监狱,当时是帮凶招供而主谋未招。这次再次班房,主谋感觉帮凶还会出卖他,不如自己先招供,还能减刑;帮凶觉得上次对不起大哥,这次千万得挺住。结果可想而知。不过也许没有结束,还有三进班房的时候,到时两人应该是同时招供或协商后拒不承认。这一点在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中无法实现,彩电行业的价格联盟中已经演绎过,吃亏的永远是遵守联盟规则的乙方。
还有,现实中的“囚徒”不是只有两个,电视上暴光率最高的罪犯要么是一个,要么就是个团伙。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对手不仅仅是一个,而且还有许多间接的竞争对手:橙汁与桃汁的竞争、果汁与纯净水的竞争,饮料与雪糕的竞争。这是个什么都有可替代产品的市场时代!假如你先撤除了费用投入,然后你的对手也因你的“让步”而停止促销,那你们的市场分额还会有人来争夺。 大家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竞争中除非你是领导品牌,否则投入永远比不投入强。 又到了做下月终端费用投入计划的时候了,下属向Bruce申请了2万元的堆头费用。Bruce也因费用紧缺很闹心,一看终端费用预算,立刻拨通了下属的电话:“怎么又申请这么多,月月都这么高的费用,怎么不见销量有多大增长呀?”。 下属却感觉有点委屈:“领导,我市场的费用投入跟竞品比还差一些。还有许多终端,竞品都在做地堆,而我却没钱投。”“那你2万元的投入为何没有效果那?是不是你的监控有问题?” Bruce用质疑的语气问。下属解释道:“我做堆头的地方别的厂家也做堆头,现在是投了双倍的钱换来的却是5成的效果” 这是各个竞争厂家极易出现的问题。伴随着囚徒困境迎来了投入与产出的边际效益问题。原来由独家促销,销量一直是上升,投入维持平稳,在一定程度投入内收到了最好的边际产出。但在市场容量没有太大增加时,其他厂家参与了竞争,这时你的销量开始下划,多出一个对手竞争你就损失50%,两个就损失67%。三家、四家就更惨了。为了形象的进一步了解,大家可以看看到图一,图中甲代表最开始只有一个厂家做终端投入时的情形,而乙线代表其他厂家参与到竞争中后这个厂家的边际收入曲线。厂家投入200单位产出量由A点变成了B点,投入没有改变,而产出下降了。而且大家也能看出:除了A、B点外,AB点左侧区域甲线所体现的边际收入一直比乙线大。这也明显意味着不管投入多少单位产出都在下降。
因此摆脱终端拦截边际递减的方法就是改变操作打法。这个打法即可以是撤出正面竞争,另辟蹊径,进行渠道创新,也可以在原有竞争的基础上略做改动。举个小案例:年初娃哈哈1.5L果汁在锦州上市时,汇源是1.5L果汁销量最大的品牌。汇源当时的1.5L果汁促销是6.2元买一赠一(500ml果汁)的捆绑形式,而如果娃哈哈也做买大赠小的话,按果汁品牌的分量其销量都不能分得汇源的一半。于是娃哈哈提高了产品售价,高出汇源1.3元,这样就可以赠送体积为1.25升的非常可乐了,因赠的是碳酸饮料,最终核算的费用比汇源略低,但是销售直观的效果比汇源好多了。这样当天的销量就超过了汇源。
还有一点就是各个厂家按收支平衡去考虑投入,大家的边际曲线都到了顶点或到了收支平衡点,有的厂家不再追加了,但有的厂家却加大投入,以绝对优势打击对手,这样也很可能跳离平滑曲线。 当然上面的分析(包括囚徒困境)与现实的市场竞争情况还有很大的出路。是在一定的假设上提出的讨论。假设前提:竞争者们拥有同样的目标定位,处于同样的市场起点,拥有同样的资源,运用同样的战略、战术,这些都与真实情况冲突。现实中的市场处于初期或质变期时,厂家间的竞争可能会把整个市场做大,大家都是受益者;也可能因战术的高低不同,投入相同但收益不同;还可能受企业资源的限制后续操作不同等等。 好象大家应用70%的冲动性购买理论一样。尽管一般快速消费品都有这个特性,但品牌形象、包装档次、价格定位、促销员言语等有问题时,再大堆头、再大排面都不会换来10%的购买冲动。这里仅仅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简化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看待竞争。提供的是一种理解市场竞争的基础思维。实际中把需要考虑的因素加进去,就可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