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则是体现在其所管辖网络的竞争,网络布置的合理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我国的家电企业自参与市场竞争以来,很鲜明的将网络的布局放在首位,但是就目前各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劣现状来看,其关键的区别并不是网络的不健全,而是网络质量的好与坏。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波导、TCL等厂家进军手机通讯业,为何能够在短短二年时间内,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际手机通讯业巨头的夹缝中迅速生存、成长,将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从不足10%,提升到30%左右。一方面是本土化企业的优势,一方面就在于其网络的铺设和终端网络的全面建设和优化,使得国内消费者在走出家门不远就能够买到。
波导、TCL之类的企业如果想再度提升市场份额,已经不是在全国再度铺设更多的网络这么简单了,它必须考虑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全面优化、提升终端,进而提升品牌形象,上升到与诺基亚之类的层面,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品牌拉力建设。
仅就家电业而言,目前具有一定实力的家电企业,基本完善了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体系建设,一级省级网络、二级市县网络、三级乡镇网络全面开花,这种健全的网络体系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销售额短期内的迅速上升。
所以,家电企业想做大做强,第一步工作必须是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迅速的实现全国各终端卖场优化,这种优化具体而言,包括二大块,即硬件的展台、样机、POP、促销礼品等物质的配备和形象的统一,从感观上给消费者造成品牌效应和拉力优势,在软件上,首先要保障现场导购人员的素质、卖场所在地的商场给予的支持,或者当地经销商的推广力度。
这两方面的建设,都需要企业内部的员工直接进行,在保证硬件的基础上,与经销商形成“鱼水关系”,这样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终端建设事倍功半。
目前,许多家电企业所面临的就是最大问题就是终端的盘子过大,但是大盘子却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果,这其中就是各终端卖场的建设没有发挥到较好的作用,或者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