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竞争是渠道竞争最突出的表现,许多厂家在市场操作中,最为头疼的是如何控制和维护市场价盘,价格一旦失去控制,会导致整个渠道体系因为缺乏利润的支撑而断链,甚至崩溃,厂家也会因为缺少利润而陷入危机,而且价格往往是刚性的,只要降下来,就很难再恢复。
要控制价盘和维护市场秩序,有效避免砸价行为和价格战,除了要有严格的制度法规约束外,要针对渠道各个层级多管齐下,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合理的返利政策
厂家为了鼓励经销商做大,作强,总是青睐于累进式的销售返利政策,也就给经销商砸价冲销量有可乘之机。经销商为了争取更高的回报率,常常先是拼命压库,然后就想办法降价窜货,尤其在经销商距一个更高坎级还只有一步之遥时,许多经销商便会毫不犹豫地铤而走险,如果此时营销人员的奖金方案与销量挂钩时,营销人员往往会睁只眼闭只眼姑息甚至纵容经销商降价窜货。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厂家在制定返利方案时,不应该以单纯的销量为计算返利的基数,而是按销量设定一个较低的固定基本返利率,作为维持经销商的正常经营和发展的正常利润。再把经销商的各种有关市场拓展的动作细分,按照经销商的不同的动作给予各自的奖励,比如,公司按照经销商的铺市动作的执行情况按一定的标准奖励;对于经销商通路精耕和网络建设情况给予奖励;按照经销商的及时的物流配送服务情况给予补贴,等等。这样让经销商难以在当期估算进货成本,不便于确定砸价的空间。当然返利也往往是以实物取代现金发放,有时是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状况的投资,如送货车,电脑或跟经销商建立信息系统等。
针对淡季或关键市场机会开展各种销售竞赛时,对于参赛的经销商要求他们在活动结束后一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一定的销量,否则,竞赛成绩无效,此举旨在防止经销商通过压库和窜货来完成暂时的业绩目标,而是刺激经销商通过实质性的经营来做大市场。
设计运输半径,合理设置经销商
对于每支产品而言,它都有其特定的运输半径,物流单位在超出这个半径之外的地方进行物流配送是不经济的,运输半径的大小直接由这支产品的利润空间决定的。如果两个相邻的经销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两个半径的距离,那么对经销商而言,在这种情境下,越区窜货是没利可图的,由此可见,厂家通过运输半径来防范串货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在既有的运输半径条件下,在合理的地理位置上设置经销商;第二,通过合理设定返利政策来调整运输半径的大小。
公司在针对经销商配送的方面,可特别设定配送补贴政策,具体做法是:在拟订经销商返利时,将经销商用于配送的费用部分从返利中扣除,另设帐户,根据经销商实际配送发生的费用按照统一的标准给予补贴或报销。而且公司的补贴往往略高于实际发生的费用,经销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积极性很高,也鼓励经销商走出门去,积极开发客户,引导经销商从坐贾向行商转变。如果经销商私下窜货,没了补贴,价格就难以降到可接受的程度,也为防止砸价行为把了一道关。
严格划定区域是目前众多厂家采取的方式,但是难以照顾到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不重叠的问题。比如说武汉的某经销商与岳阳的一个客户关系不错,岳阳的客户可能愿意从武汉进货而不愿从当地进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厂家最好能从中协调一下,让该客户从岳阳经销商处进货,但岳阳经销商要返几个点给武汉经销商,这样就能较好地保护各方利益。也可以让两经销商互换部分辖地,尽量使自然商圈和行政区域相互协调,减少边界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