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公司最近较为热门。如大唐电信董事会决定受让ST七砂的股份;开开实业、开开B股受让三毛派神股份。此外,2002年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例。如,交大南洋参股交大慧谷;上海医药和张江高科分别持有复旦张江19.66%和14.92%股份;江西水泥参股宝德科技等等。上市公司之间的参股,笔者认为会给参股与被参股方带来以下几方面影响:
第一,被参股公司发行股票,参股公司的权益会增加。交大慧谷、复旦张江、宝德科技都是2002年发行股票的。随着这些公司股票的溢价发行,参股公司所持股票的每股净资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样,由于参股公司股票为全体股东持有,这样,流通A股的每股净资产也有相应的增加。
第二,可以提升参股公司产业链整合的层次。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公司,建立起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战略联合,可以将不合理的多元化经营格局,改造成为"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的格局,有利于产业链的整合。被参股公司可以自己募集资金,这是一种优势。它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参股股东的支持。但参股股东如果持股比例较高,依旧可以凭股权"说话"。这样的话,即使参股股东并没有新的资金投入,被参股企业依旧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而被参股企业较高速度的发展,反过来可以影响参股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飞乐股份一直是飞乐音响的主要股东。两公司自上市以来,业绩也一直较为稳定。这是上市公司之间参股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第三,从一家公司控股两、三家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之间的参股,最终控股人的控股成本有所降低。从境内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一家企业分别控股或参股两家或多家上市公司,已非个别案例。如: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为恒瑞医药和康缘药业第一大股东;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同时为沪、深、港9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等等。但由于直接持有两家上市公司股票,控股股东的投入无疑要更大一些。如果通过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公司的形式控制两家或更多的上市公司,那么,控股股东可以不直接投资"孙"公司甚至"曾孙"公司。这样,只要股权设置得当,最终控制人的投入就可以降低,但依旧能取得同样的管理效果。上市公司之间参股案例的增多,标志着最终控制人的参股模式由从扁平式向垂直式靠拢。
第四,上市公司之间参股,对参股方的经营能力、协调能力等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从上市公司参股的案例看,有些被参股方业绩较好,也有一些业绩并不太好。如交大慧谷: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2.4万元,同比降低13.44%,业绩并没有向好。另外,如果两家企业的地域或其他背景有大的差异,参股方的协调能力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一个反例是,申达股份一直是欣龙无纺的大股东之一,但双方的磨合并不顺利,以致前者逐步减持后者的股票。因此,上市公司要参股其它上市公司,还要细细掂量自己的能力,否则对双方的发展反而会形成阻碍。 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