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我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发展过程           ★★★ 【字体:
我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发展过程

作者:佚名     人气:39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资产购并重组活动是从1984年开始的。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的研究,及我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发展和实践,我们可以将其化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87),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中央提出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方针和政策。河北保定市地方政府提出用优势企业“吃掉”劣势企业的新思路。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开始了中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首次尝试。到1987年,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现象。这一时期的购并有如下一些特点:
    1. 有横向性质,即兼并双方产品、工艺相似,生产场地基本相邻,在要素配置上具有互补性。
    2. 参与购并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限制在同一地区、行业或部门进行。
    3. 购并的发生是由企业自身和政府干预共同促成的,政府参与的动因是消灭亏损。
    4. 购并方式多为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
    第二阶段(1987—1989)第一次购并高潮——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促成了第一次购并高潮。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个企业兼并了6966个企业,共转移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个时期企业资产购并重组又有了一些新特点:
    1. 购并范围向全国扩展,并形成了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购并。
    2. 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目标由单纯的消灭亏损向企业自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发展。
    3. 出现了控股等新的购并方式。
    4. 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使购并活动开始走向规范化。
    第三阶段(1989—1992)企业资产购并重组低谷—— 由于经济、政治风波、舆论导向及宏观经济紧缩等原因,经济进入了全面整顿阶段。此时不多的兼并都是为减少亏损而进行的政府强制性合并,无偿转让的合并有所增加。
    第四阶段(1992—1996)新阶段的到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及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进程。随着产权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育,上市公司出现了,出现了外资购并国企及中国企业的跨国购并。这个阶段,我国的企业资产购并重组出现了以下特点:
    1. 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购并、“强强联合”增多。
    2. 产权交易市场普遍兴起,在企业资产购并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产权转让方式出现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重要方式。以宝安公司收购延中公司为代表的购并活动,掀起了股市资产购并重组的浪潮。这一阶段的股市购并具有相当的市场化倾向,主要通过股市的二级市场来完成,大部分属于恶意收购。这一时期,股市收购的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首先,功利性、短期型的炒作现象比较严重;其次,购并方式基本属于股权转让,也有部分的资产置换,但大多没有在主业的重新构筑上有本质的突破;再次,购并后的整合存在着严重问题,原因既有经营理念上的冲突也有行政干预过多的因素,还有操作上的不规范等因素。

    4. 以资本为纽带的混合式购并有所发展。一些企业集团脱颖而出。
    5. 外资购并国企成为新景观。这一时期的外商投资企业购并重组国有企业出现了如下一些特征:首先,看好龙头骨干及获利企业。如长虹及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染料骨干企业;其次,购并的重点产业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受国家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的企业;第三,购并者多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第四,购并动机以战略性购并为主并谋求绝对控股。总之,外资购并在规模、目的、目标公司等方面都不同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盈利能力、投资回报及成熟的资本运营理念,给我国的市场带来强烈的冲击波,并推动着我国购并市场的成熟和规范。
    6. 购并的法律环境不断改善,购并程序不断走向规范化。
    7. 中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市场开始与国际接轨,国企购并外企或在香港、海外“买壳上市”成为一道新的亮点。
    第五阶段(1997年至今)迎接新高潮——1997年党的十五大精神及2000年7月26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使我国的购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环境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 知识经济的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知识资产的理论已逐渐被多数企业所理解与接受,从而在资产购并重组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知识资产的管理。
    2.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在我国迅猛发展,使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方式与手段更趋社会化、复杂化。
    3. 我国在资本市场与资产购并重组方面的法制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法》重新修订、《证券法》的颁行、多项会计准则的重新修订、新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发布,以及《兼并重组管理条例》的制定加紧进行等等。
    正是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这一阶段企业资产购并重组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1. 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市场化、异地资产购并重组、跨行业资产购并重组行为已开始成为我国企业寻求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且有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趋势;
    2. 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目的,已从过去的主要为筹资和利润操纵,逐步向企业资源配置方向转变,从股权投资转变为对企业控制权的激烈争夺。
    3. 资产购并重组的主体从国有企业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为主体的方向转变;
    4. 企业资产购并重组从规模、低效率向大规模、高效率转化。如1998年的最高购并额为2亿元左右,而2000期间的购并方案最高达300亿元。
    5. 企业资产购并重组的发展,从1998年以前悄悄地变革已转变为2000年以后的澎湃之势、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作者:张建涛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