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约掌握社会70%的经济资源。但近些年来国有经济却一直不景气,可以说我国企业资产购并重组 是由解决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开始的。
造成国有企业今天的困难局面,不仅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上的原因:首先,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国民收入结构的改变,使有限的国有资本愈来愈难以支撑巨大的国有经济;其次,国有经济分布过于分散,小企业“星罗棋布”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难以进行重大的技术革新,竞争力下降;第三,长期的政企不分、产权机制不健全使企业资源难以有效利用;最后,中国企业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计划控制使企业难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致使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并形成刚性,进一步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改革不但要从体制上开刀,而且要对整个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资产购并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资产购并重组来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式。为达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企业资产购并重组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预期目标:首先,通过非国有资本的引入及国有资本的退出,使国有企业由单一产权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将国有独资企业变成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其次,解决结构性矛盾,使国有资本从低效的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的高效的优势企业及集团集中,从一般竞争领域向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并形成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后,增强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通过购并使国有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较少的国有资本直接或间接控制大量的社会资本,并在各个产业的投资中起引导或示范作用。 作者:张建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