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
|
|||||
大重组潜流涌动 中国证券市场迎来新重组时代 | |||||
作者:佚名 人气:28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虽然中国加入WTO才刚满七个月,但一系列信号显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因中国入世而激活的新一轮较以往迥然不同的大重组已经在国内证券市场潜流涌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股全新的重组潮流将震撼中国证券市场。 在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石的同时,新一轮重组的主角们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它们也因产权相对明晰、机制相对先进、信誉相对良好而更易为各种资本所青睐。一旦这些上市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基本面因来势汹涌的重组大潮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么,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无论在结构、规模、还是在质量方面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相当一批公司会以更多元化的股东结构、更清晰的业务、更大的规模、更强的竞争力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当然,也不排除有一批企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 毫无疑问,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将发生巨变。三、五年后,我们面对的将会是一批全新的上市公司,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将在这次重组大潮中得以重铸。 重组理念全面更新 如果我们把这一轮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大背景下发生的重组称为"新重组"的话,那么,它与过去国内证券市场的资产重组有哪些明显的不同呢? 华泰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近五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平均每年有60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从绩效上看,2000年和2001年第一大股东变更的公司在变更当年并未使公司业绩大幅提升,而且这些重组公司业绩持续性状况令人担忧。报告还指出,样本公司在变更的上一年整体赢利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净利润仅占当年沪深平均水平的41%,这也是这些公司重组的动因所在。 大量实证显示,此前证券市场轰轰烈烈的大重组,动因大多是上市公司扭亏"保牌"、恢复融资功能,或是借重组之名在二级市场炒作一把,方式大多采取股权重组和资产置换(包括不公允的关联交易)。但是在短暂的辉煌之后,有些上市公司还是败絮毕露。 业内人士指出,之前的重组绩效之所以短期性特征明显,是因为重组的动因就具有短期性,那些流于形式的"报表重组"不可能真正培育起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这类救死扶伤式的重组相比,新重组的理念、目标和方式都将会有显著的变化。专业人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以国内企业强强联合或外资并购为核心内容,以优势企业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并迅速抢占市场为目标,这些将是新重组的质变所在。"这股企业重组的潮流将波澜壮阔,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冰山一角逐渐显现 敏感的人们已经从近期证券市场和产经领域的变化中听到了新重组浪潮的涛声: ------就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的第一天,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正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相关申请材料。这是《规则》生效后申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第一起案例。 ------石油石化行业方面,作为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巨大的"蛋糕"又吸引了壳牌、艾克森·美孚、俄罗斯天然气等公司重金投入。 ------在旅游业方面,国家旅游局已经会同外经贸部批准设立了11家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并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包括推进外资以控股或独资形式进入我国旅游业,吸引有实力、信誉好和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旅行社进入我国旅游市场,逐步取消对外资进入我国旅行社市场的地域限制。 ------在民航业方面,由国家民航总局、外经贸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新规定所发出的政策信号是:放宽民航业向外商开放程度,推动国内民航业加快行业整合步伐。 尽管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但我们已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行业在各种内力、外力的推动下,已经显示出做大做强的强烈愿望,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跨国公司加快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一批优势企业也已悄然跨出国门。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内地企业累计在境外已办起6200多家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7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对外投资者。 对此,权威人士作出这样的评价:不管是海外的走进来,还是国内的走出去,首先都体现了新重组的全球化眼光和策略;新重组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以行业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来整合资源,以此来激活相关上市公司的活力;新重组将不是一种短期行为,目标应该是直指实现资源控制、优势互补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中国证券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在不断强化。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证券市场也必将被赋予新的内涵。风生水起,大潮将至,中国证券市场将进入一个新重组时代。上市公司、投资者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竞争舞台,此时此刻,有远见者得天下! ·资料链接· ●2001年11月28日:南京市商业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共同签署《国际金融公司入股南京市商业银行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决定以每股1.21元人民币的价格,出资2.19亿元人民币,购买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1.81亿股,其所持股份将占到南京市商业银行扩股后总股份的15%。 ●2001年12月29日:上海银行接受两家外资商业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的参股投资,以及先前已参股投资的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的增资,使上海银行的外资股比例达到了18%。 ●2002年6月9日:中国石化董事长李毅中与BP集团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共同确认了拟上报国家经贸委的"中国石化BP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签署了原则性协议。内容涉及双方在浙江成立的成品油零售合资公司。此前,壳牌已与该公司签署了类似的可行性报告并上报。 ●2002年6月14日:中国一汽集团与天津汽车(相关,行情)集团并购重组。本次重组采取股权转让方式。 ●2002年7月1日:由国家民航总局、外经贸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获得国务院批准,该规定将于8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对外商投资民航业的投资范围、投资方式、投资比例和管理权力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扩充。 ●2002年7月4日:在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之时,中国石油与由壳牌等6家国际能源公司组成的国际投资集团及中国石化将共同投资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三者分别拥有项目50%、45%和5%的权益,项目合作期限为45年。 ●2002年7月9日: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透露,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包括:推进外资以控股或独资形式进入我国旅游业,吸引有实力、信誉好和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旅行社进入我国旅游市场,逐步取消对外资进入我国旅行社市场的地域限制。 ●2002年7月11日: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徐逸波向媒体透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上海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以扩大服务贸易的开放为重点,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培育包括金融、商贸流通、房地产在内的服务业,以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