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
|
|||||
新环境 新趋势 2002年资产重组展望 | |||||
作者:佚名 人气:30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在经历漫长的15年谈判后,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世贸组织所体现的市场经济方向推进改革,我国的政策、法规、关税等均会有重大的变化,这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虽然按照我国入世协议,我国证券市场不会立即全面开放,但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不可避免的全面开放的格局,将会使证券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相应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一直倍受市场各方关注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在新的环境下将呈现新的趋势。 2002年资产重组的环境分析 从理论上说,资产重组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为达到企业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行为,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我国经济生活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这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2002年影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PT”制度终结 由于2001年初颁布的退市办法,导致了2001年T公司资产重组异常热闹。退市办法的改变必将影响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2001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实施办法(修订)》,上市公司新退市办法将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退市办法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做了重大的修改,体现了退市办法的市场化原则。新的退市办法取消了股票的PT制度,原先实行的亏损公司退市宽限期申请有关程序也被取消,将缩短连续亏损公司的缓冲时间,加大了亏损公司资产重组的时间压力,预计2002年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会提前进行资产重组。 2、监管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近两年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抑制虚假重组、鼓励实质性资产重组的政策措施,2001年年底在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又相继出台了一批治理虚假重组的重大举措,这些措施将对2002年上市公司重组产生较大的影响:12月6日出台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将进一步提高资产重组的信息披露力度;12月10日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收购、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按照该规定,上市公司和关联方的交易,如果交易价格明显有失公允,则不能在当期确认相关利润。此规定将制约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不正当行为;12月21日出台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意味着上市公司将不能利用关联交易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上述措施的政策效应主要在2002年体现,此外出于规范市场以适应未来证券市场全面开放的需要,预计2002年管理层仍会延续从严监管思路,出台一些新的措施,2002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政策环境较为严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较大变化。 3、投资理念渐趋成熟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主要问题是短期“炒作”特征明显,不少上市公司重组的目的不是改善公司的经营效率,而是将股票投资效率放在首位,投资者非理性的跟风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风气的形成。今年年底,随着一批违规上市公司被处罚,投资者的理念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选择具有重组题材的上市公司时,开始重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质量。散户多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导致了证券市场许多非理性的行为,今年以来,以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在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力,预计2002年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将有一个较快的增长,相对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的投资理念的相对成熟。随着理性投资的理念在市场上的比重加大,上市公司意在二级市场炒作、无实质性内容的资产重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4、中国开放的新格局将吸引外资加入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环视当今世界,中国经济仍可谓一枝独秀。在世界各大经济主体中,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日本陷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西欧各国的经济时好时坏,而中国年均增长率达7%。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对外资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其投资环境必将有巨大的改善,客观上已使中国成为全球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2001年美国的戴尔公司、何兰的飞利浦、法国的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相继把在亚太地区业务重心和研发中心移至香港特区或中国大陆。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我国经济仍将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随着有利于外资介入的法规、制度的完善,预计外资将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 5、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政府在“十五”纲要中指出,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线,要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与此同时,国有经济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内退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客观上要求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合理地配置资源,即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产业,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表明,通过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是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跨国公司必将加快对我国市场的占领速度,面对强大的海外竞争对手,我国企业只有迅速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的市场中生存,而迅速壮大的主要途径就是兼并重组。 6、国有股流通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构成了中国股市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自然也反映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来。由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面子”、“保壳”、“政绩”等多方面的考虑,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时常出现政府的影子,出现了许多不考虑经济利益的换血式的置换重组案例。目前国有股流通问题已经受到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管理层正在就减持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预计2002年国有股减持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国有股减持有利于减少资产重组中的政府行为、推行市场化重组。 2002年资产重组趋势展望 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压力,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经济调整的内在要求,均会使中国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发生新的变化,呈现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资收购将成为持续热点 外资介入上市公司的收购成为2001年年底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亮点。2002年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深入,外资会加大介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力度,从而有望成为市场的持续热点。目前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并从事并购的壁垒正在逐步消除。2001年11月,外经贸部和中国证券监会联合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为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开启了方便之门,主要表现为:外企上市条件趋于宽松、外企受让境内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政策解冻和外企境外上市获得政策性突破。从已发生的外资收购的案例看,外资更倾向于选择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如上海汽车、盐田港、东方通讯、科龙电器等,上市公司大多是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它们将成为外资收购合作的主要对象。从行业角度看,主要有三类行业值得重点关注:一是目前禁止外国投资或限制甚严,但加入WTO后将大幅放开的行业将是外资并购青睐的目标。这些行业包括公用事业类、商业类、金融服务类和其他服务类。对于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很可能成为外资并购的对象。二是目前关税保护和非关税壁垒极高的汽车类、化工类和农业类。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会成为外资猎取的目标。事实上,已有几家跨国汽车巨头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了我国汽车类上市公司。三是运输、批发和零售领域。入世后,我国给予外国公司完全的分销权和贸易权,这除了有利于跨国公司迅速扩大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外,也将导致外企对其物流系统的重新组织,。为此外资将会直接进入运输、批发和零售领域,这些行业也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 2、实质性资产重组的比重有望增加 上市公司的虚假重组一直倍受市场有关方面的指责,2002年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改观。导致上市公司变虚假重组为实质性重组的动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入WTO后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入WTO将使国内企业直接面对来自海外的强大的竞争对手,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上市公司会更多地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资产重组的方式和内容;二是外资介入的重组所起的示范作用。外资介入上市公司重组不只是丰富了资产重组的主客体,对我国证券市场更有意义的是,国外资本在长期的资本运作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的重组理念、完善的重组模式和多种多样的重组手段,将会对我国原有的资产重组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综观外资介入的资产重组,大都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重组。如具有港资背景的格林柯尔以5.6亿元收购家电行业的巨头科龙电器,以整合家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三是投资理念的改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也会引导资产重组走向理性。以往我国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时,更多的考虑的是概念、庄家的动向等因素,投机性较强,目前我国投资者开始关注资产重组能否有效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单纯的概念炒作已经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响应。此外,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想通过资产重组的概念来操纵市场的行为也会受到抑制。 3、民营企业将成为资产重组的生力军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中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统计,2000年度沪深两市149起并购案中,按股权受让方分类,民营企业有99起,占67%,今年以来,又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受让了上市公司股权。相对于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进取心和竞争观念是与生俱来的,它更渴望发展壮大,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入WTO后,民营经济面临比国有经济更严峻的生存环境。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发展壮大,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活动中来。 4、亏损公司的资产重组风光依旧 资产重组是我国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主要手段,在宏观经济平稳而会计制度渐趋严格前提下,预计2001年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出现亏损。考虑到2002年PT制度的终结,预计2002年亏损公司的资产重组仍会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以往这类公司的重组以突击性的报表重组为主,针对上市公司报表重组现象严重,国内会计制度中已增加了不少新的准则,但国内会计准则在资产重组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较大的距离,上市公司仍可通过隐蔽的手法实施报表式重组。如今年某些公司为逃避现行会计制度的限制,在八项计提上做文章,采用降低坏帐计提比例、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手法变相提升公司业绩。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而且进程会不断加快,2002年利用国内较不严格的会计准则的重组对亏损公司来说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5、政府在资产重组中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数量迅速增长,政府的介入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是一种纯粹的企业行为,政府一般不直接介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上市公司没有直接的财产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产权结构的独特性和资本市场的特点,导致了政府成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构成因素,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2002年国有股减持将会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并会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但鉴于我国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重较大,国有股全面减持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此外政府职能的转变仍需要一个过程,因而政府在2002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仍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结束语 规范的资产重组应该是市场行为,要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例不少,但资产重组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监管不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这些问题有的正在解决,有的将会得到解决,而且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深入,这些问题解决的速度也会加快。随着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推进、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及跨国公司介入的实质性重组所起的示范作用等,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质量有望提高,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全面走向理性还需时日。 作者徐念榕 华泰证券综合研究所行业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