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财务重组 >> 正文 |
|
|||||
企业如何借力风险投资 | |||||
作者:佚名 人气:30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著名经济学、管理学、投资专家、凯爱置业董事长禹晋永博士在第七届北京科博会上的讲演词 还有,在金融市场中,总是好企业与坏企业同时存在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风险投资者对这种差别是很难区分的。外部风险投资者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往往会低估好企业价值或是把好企业看作坏企业,或企业高估自身的价值欺骗外部风险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什么方式向外部风险投资者传递可靠的关于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是保证股权融资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否则,或是好企业退出融资市场,或是外部风险投资者退出市场。 经验与研究表明,要让直接的股权融资顺利进行,就得有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而这种信息的披露最终只能靠法律和严格的政府监管来完成。近几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所暴露出一系列大案要案,如安然事件、银广夏事件等,说到底就是信息披露的问题。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杨贤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的股市为什么很难有效配置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有关信息不能在公司股价上反映出来,这就使得资本市场至多只有资源配置的次要作用。 今年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我国的直接融资上升到战略性高度,如何以直接融资来完善国内的现代市场体系,以便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转轨经济中,由于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其发展都是不充分的,政府对直接融资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 因为,我们先要明确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选择,选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式。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多一种方式,就多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就多一些市场的成分。至于企业选择哪一种融资方式,从来就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根据市场主体各自的约束条件来确定。可以说,市场完全是市场主体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府用文件来指定一种固定的模式。在金融市场中,如果以行政的方式把一种融资模式推向极端,那么要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是间接融资?什么是直接融资?它们有哪些方式?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利弊何在?在哪些条件下应该选择直接融资?在哪些条件应该选择间接融资?如果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好的理解,那么企业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约束条件作出好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条件如何、症结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般来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一双孪生兄弟,融资是间接还是直接,关键是看资金是否先经过中介机构。直接融资可以是股权融资,也可以是债权融资。一般来说,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是直接的股权融资,而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企业债券是直接的债权融资,这是因为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直接面对最终的出资人。直接融资还包括企业在开办之初一些非中介机构或较为富有的个人或风险投资商直接向企业注资来换取一定的股份,及企业向任何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钱等,前者为股权融资,后者为债权融资。在我国,大家所理解的直接融资多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债券融资,有时国人甚至把它等同于证券市场的股权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企业经过中介获得的融资,它也包括了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间接债权融资中最为常见的是银行贷款,即储户的剩余资金通过银行贷给企业,这中间银行扮演了典型的中介金融机构的角色。 风险投资既是直接股权融资也是间接股权融资;所谓直接股权融资是风险投资商使用自有的资金投资,所谓间接股权融资还包括部分风险资本投资公司从机构或富有的家庭个人募集资金,再以股权的形式投资于企业,从中起到中介的作用。 风险投资,鸳鸯不独宿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涌向了时代最高潮。特别是近十年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是否领先的标志,它恰恰也是风险投资商的追逐热点。目前风险投资活动已经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邮电、信息传输和咨询、农林水利、文体教卫、物业管理、营销策划、融资担保等多个领域。随着各级地方政府城市改造计划的推行,风险投资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活动。 风险投资商进行投资,不能收利息(因为是投资而不是借贷),运作到一定程度,风险投资就必须依靠有效的退出机制来兑现投资。风险投资的退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投资企业运作上市,这是最优选择;第二种方式,是将风险转嫁给另外的风险投资商,这种方式仅仅转嫁了风险,并不会得到很好的投资回报。 对于企业来说,引入风险投资有三个明显优势。 第一,可以获得必要资金。 第二,对于融入的资金没有偿还义务,可以保持资金稳定性。 第三、风险投资要退出,最佳的办法就是帮助企业上市,企业会得到风险投资商非货币形式的其他投资和帮助。 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由其高渗透、高普及特性决定。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通讯产业、生物产业等。相对其他高科技而言,通讯技术显得更加实在,应用面更广,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这看看我们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就知道。诸如“第五媒体”、“拇指经济”的提法反映了通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它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诸如通讯这样具有普遍影响力的产业,更容易成为风险投资商追逐的亮点。 现在风险投资的项目正在由小规模向大规模、由分散向集中方向发展。与同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活动由于资本实力弱、受到限制多等原因,大多投资规模较小,投资项目相对分散。但是随着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这种小规模、分散化的特点正在向大规模、集中化的方向转变,出现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投资案例。一些明智的地方政府创造了“政府资助、企业运作”的特色工业园区运作模式,不仅吸引了大量风险资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园区建设效率和运作效益。去年,凯爱在山东梁山投资了12个亿兴建国际高科技工业园,资金全部由我们企业承担,政府在土地拆迁、招商等方面提供帮助。其实也是对通讯技术、高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 企业上市:悟悦心自足 从资本角度来看,企业上市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高新技术产业是各国支持发展的产业,具有一定政策优势。为什么还有很多企业感觉上市是“长路漫漫”呢?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达不到上市的资本金要求,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经营业绩不够好。风险投资商和一些大的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需要考察这个企业的情况,是否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经营时间和一定可观利润。风险投资商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企业上市的时候,要使资本增值,而他们本身的资本金不够,这就需要向风险投资商寻求支持了。另外,企业上市,还要求是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发起人必须达到五家。风险投资商就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出面,帮助组建发起人,调整股权结构,注入一些必要现金流作为资本,上市后再合理退出。 以一则凯爱操作的企业上市个案为例。我们作为风险投资商,和拟上市企业要签署一个协定,上市前我们控股,一旦企业上市成功,则要求上市企业对我们持有的股份进行回购。风险投资商从资本上控股,主要是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并不参与经营决策。上市公司可以将风险投资商持有的股份拿到银行质押,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质押。通过这样,企业从银行贷款,回购风险投资商股份,然后再分期还款给银行。实践证明,这样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以此来对照中国金融市场,为什么近几年来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弱化,特别是去年证券市场的股权融资所占比重下降到百之几,而银行的债权融资上升到89%,证券市场边缘化尽显。何也?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没有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与中小投资者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这时,不少公司为了上市,为了推高公司的市场价格,采取种种作假造假、欺骗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发布虚假信息、兜售劣质产品。这样不仅使得坏公司更劣质,而且也使得好公司也向坏公司看齐,整个市场坏公司泛滥,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掠夺。 但是,为什么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无法建立?为什么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会受到掠夺?为什么上市公司兜售劣质品的行为能够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盛行十几年?这一方面在于经济转轨中,中国的法律建设与完善十分缓慢,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证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到掠夺。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监管十分有限。特别是当市场的利益向特殊群体倾斜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更是严重。政府不仅可以制定规则使证券市场利益向少数人倾斜(如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解困),也把整个证券市场办成了一个计划体制下的国有股市。 在这个市场中,本来是保证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为完全、更为可靠的各种专业化的中介公司及监管部门,不仅不能够承担起市场要求承担的责任,反之成了与个别上市公司合谋了出台虚假信息的帮凶。已经披露出来的一些大案要案都表明,如果没有这些中介公司的合谋,国内那些个别的劣质上市公司要在市场持续兜售是不可能的。也正是这样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少数人获利而多数人利益受损。比如,在市场中,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本来是希望有投资收益,他们都是冲着有利可图而来,但当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后为什么会个个都血本无归?一个人不赚钱,两个人不赚钱,那只能说是个人不能够掌握好股市风险,掌握好投资机会,但当中小投资者大家都如此不赚钱时,问题实质不在于中小投资者如何投资,而在于这市场信息披露如何在误导中小投资者。《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对市场的中介机构进行严厉的整顿,这是没错的,问题是如果不打破现行行业垄断,新信息披露机制要确立是不可能的。 同时,在一个市场中,是直接融资重要,还是间接融资重要,并非由政府文件来规定的,更不是政府的文件可以决定的,这些完全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约束条件选择的结果。在美国,更强调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在欧洲,间接融资更为重要;在日本,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方式则交织在一起等,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种固定的融资模式。如果把一种融资方式推向极端,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就荡然无存。 总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非是强调哪种融资方式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企业选择某种融资方式的条件与规则,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下,企业能够根据其约束条件作出适应自己的选择。 就我们的体会来说,中国企业选择风险投资,要么是发生了一定量的资金短缺,要么是融资无门。中国企业的融资往往呈现如下路径:首先找银行,求银行无门,再找政府,看可否担保融资,或者找某个领导协调一下,申请一些专项发展资金;最后实在不行,再找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具有一定行业特性,它是半主动、半被动的,通常被动多一些。因为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一般都是等待顾客上门找它,而不是主动去找顾客。试想某一天,一个银行非要找一家普通企业,给它提供贷款,这个银行会不会被人们怀疑有问题?风险投资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主动要求给某个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企业的心态就会很不一样,它们甚至会怀疑你是否别有企图,是不是想收购它。 在硅谷,融资活动是非常多的,企业抱着共享而非独占的理念参与各种融资活动,成功案例很多。中国的企业可以参考硅谷模式,更加主动地接触风险投资商,以共享、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引发风险投资商对企业产品、项目的兴趣,并清楚地指出未来市场的发展,从而在发展的道路上,获得风险投资商的有力支持。 谢谢大家!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