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处于世纪之交,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中国中小企业,要获得发展,一靠改革,二靠技术,三靠管理。而改革、技术和管理的成功,关键是靠人才。所以中小企业应尽快把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尽力建立人才的招收、聘用、使用、考核、奖惩、晋升、培养的制度,形成有利人才成长的良好循环机制;强化职工的培训教育和加大智能资本的投资,不要只满足于使用那些低文化、低工资的劳动者;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因为职工智能的发挥,与所在组织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2.实行优惠政策,开辟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优惠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优惠、贷款利息优惠、直接拨款等方式。当然对中小企业进行普遍优惠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殊功能采取特殊的政策。如在当前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建立再就业基金,为下岗人员自谋职业提供补助,为中小企业吸收下岗人员提供补助;为鼓励出口,对一些出口导向的小企业,帮助落实提供出口信贷、加速出口退税等等。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很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融资的要求,一方面机制不够灵活,另一方面融资方式单调。为了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准备金制度,垫底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银行贷款等。二是汲取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成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三是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四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互相助会,凡是入会的中小企业,只要缴纳少量数量的入会费,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贷款。五是建立专门向中小企业提服务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和金融政策,如投资公司、地方性的资本市场等,为一些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渠道。 3.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一方面是政府的服务,即贯彻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反对不合理的收费和各种摊派,因为形形色色的费用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发展社会的有偿服务,在投资方向、经营、市场分析、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信息咨询、人才培训、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服务。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目前中国这方面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已经建立起来的咨询服务机构,需要进行业务规范,应充分发挥有关方面的民间组织即协会、联合会、联社等组织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抓大放小”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的生存风险加大,在改革中企业破产和职工下岗的比重会有所上升,失业将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问题无法依赖私人部门来解决,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而我国目前的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