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对加入WTO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几点意见 | |||||
作者:佚名 人气:31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构造中最敏感、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它的运行状态、发展趋势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加入WTO作为一个给定的外生变量来研究中国未来的金融走势,我们只能以中国金融体系及经济结构的现状为出发点,找出问题,适当参照一些成功的经验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和证券业比较,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严重偏低。银行的柜台服务人员需要的文化水平并不太高,但银行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银行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任人唯贤仍是一句空话,虽然在岗培训可以弥补一些不足,但仍解决不了素质问题,所以我国银行的用人体制、激励机制如果仍不改善的话,一旦外资银行进入,首先遇到的就是人才流失。 5、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虽说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产权结构上来说应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我国的股份制与国外的有很大不同,银行的大股东并不是个人,而是一些国家股或地方财政性股东,以及法人股东,这些股东的背后依然是国家股,所有者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而体制性的问题一样有,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毫无疑问,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是理所应当的,但是银行的经营班子并不是董事会说了算,更不是股东说了算,于是银行的经营监督存在真空,于是许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决策的动机就不全是从股东出发,更不是从客户出发,这样我国银行的种种问题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6、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除了人的因素外,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方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和服务手段都面临激烈的挑战,包括网络银行在内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许多新业务需要进一步开拓和提高,这也是国内银行界的共识。 三、加入WTO,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对银行来说,只要不发生支付危机,只要流动性保持较好状态,即使出现较大比例的坏账或较大数额的亏损,也能在相当的时期内维持正常的运营局面,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一旦有实力的外资银行加入中国并全面开展人民币、外币存贷款业务,在某种临界状态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即使失去一大批存贷款客户,也未必发生支付危机,而且,在这种前提下,银行的服务也会得到改善。支付危机不会出现意味着中国的商业银行即使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比率,中央银行和主权信用手段几乎可以给事关金融大局安全的商业银行提供近乎无限的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敢于全面开放银行市场的一个基本报障。 当然,我们也应当考虑到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保证不发生支付危机的临界状态以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只有提高运营效益才能不断补足核心资本,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但在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优良客户流失的问题,若他们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相当的业务份额,就会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 2、随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一些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 3、从近些年的情况看,金融透明度很低,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问题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且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同国际相统一后,我国银行业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 4、加入WTO后,中资银行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人才流失。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在个人收入方面的巨大差距将导致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而人才的流失又将恶化中资银行的相对竞争地位。 5、中国金融管理层近几年推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这和世界性金融改革趋势是相悖逆的。按照货币当局的初衷,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但自1998年以来的金融状况却显示:对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际上把它们的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实现利润的方式更少,银行的风险实际上就更加集中和更加扩大了。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它们的业务投向决不会象中国的商业银行那样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将使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6、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严格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通过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外商在对中国企业开展的金融工具投资时本着一个共同的准则,即趋利避害,在这种外部冲击过程中,中国原来有意无意地将资本市场作为国有企业解困、脱困工具的某些做法,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监管、运作的透明度不高等种种问题都会得到强行的矫正。许许多多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只要不符合国际惯例,只要有违市场经济规律,不论我们如何强调"中国特色",都会迅速得到解决。从这一点上说,加入WTO将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强制推行。 7、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全部开放的条件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货币当局的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管理利率和盯住汇率制度如果继续推行,将因为缺少弹性的货币资金价格助长迂回投资、短期套利等种种非健康金融行为,特别是在投资者信心受挫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大量的资本外逃现象,将会引发金融动荡。在这方面,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以及1999年1月出现金融动荡的巴西,都有着深刻的教训。 综合所述,加入WTO后如果将金融市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金融服务效率在中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下肯定会得到提高,问题在于如何度量金融稳定和安全受影响的程度。从逻辑上说,任何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开放总是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只要选取了正确政策和开放步骤,在开放的各个阶段合理而有力度地进行适应竞争条件的结构性改革,系统金融风险就不会转化成金融危机,我国在开放实际中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四、对银行业改革的几点意见 毫无疑问,在中国现存状态和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期,金融开放的结果就是将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而融入前的准备工作无非是按照现代的标准和游戏规则去调整和改造现有的金融体系,并力争在金融开放前尽量降低金融体系运行中业已存在的各种系统金融风险。中资银行要力争在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监控水平和激励机制及服务效率等方面合乎先进国家银行业的标准。只有中资银行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的银行体系才有可能适应开放条件下的银行业竞争。 1、痛下决心,努力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目前制约中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不良资产包袱过于沉重。中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来自于国有企业的高负债,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上的同性是不良资产不断累积的根本原因。在传统计划条件等体制因素消失后,中资银行成了财政的接替者,大量企业被推向市场,这些企业既没有较强的预算约束,又把企业发展与地方政府的业绩动机、社会责任等多种目标相融合,致使作为资金的供应者--银行在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结构性调整等种种背景下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要想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就必须结合不良资产的处理加大银行企业化的速度,如果商业银行本身的素质及资产状况在目前的基础上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善,那么,加入WTO和开放金融市场的结果,肯定会造成银行危机,其结果就是由于客户的流失出现流动性障碍、支付困难、公众信心动摇而挤兑,最后出现恐慌。就目前来说,由各行出资共同组建中国联合资产管理公司,下设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分别承接各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享受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同样的业务许可和税收政策,是一条可行的思路。 2、突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现混业经营 加入WTO和开放金融市场后,中国许多现有的管制或规定将被强行突破,近年来一直推行的金融分业管理制度将首当其冲。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种金融体系的运行模式不但没有降低系统性风险,反而使金融机构风险进一步加大。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只能在狭小的存贷款领域、主要面对国有企业从事基本的业务活动,由于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致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上升,或是为安全起见少放贷款,致使存差过大、资金浪费、业务收入无法抵补业务支出、出现大面积亏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立即着手业务自由化改革,由分业管理走向混业经营,在混业经营模式下,上述分业管理模式下出现的一些弊病将自然得到解决,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适应这种运行模式的变化,金融监管也可以考虑改变目前这种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权分立的方式,由三足鼎立走向一统模式。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监管质量和监管效率。 3、在混业经营的基础上,提高金融运行的透明度,重建社会信用基础。 透明度要解决的是游戏规则和某些必须披露信息的公开化问题。落实透明度的原则,一是要使行使经济调控和管理职能的政府必须做到将重大政策变动预先公示给市场参与者,并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策动作上应该协调一致;二是要使金融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国际标准统一会计准则,并向监管当局报告真实的数据。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金融运行的透明度不够,许多金融机构掩盖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状况,直至出现支付危机并引致倒闭时监管当局才获知真实情况,但这时采取补救措施往往为时已晚。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埋于这种缺少透明度的"黑箱"运作当中。在没有外来竞争者的情况下,只要各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能够得以维持,这些隐藏着的风险和危机就不容易发作,而一旦客观环境改变,当金融开放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各种隐蔽的矛盾就会统统暴露出来。①监管当局应提高许多政策的透明度,创造公众预期为改善或改革宏观调控方式的一项内容。②逐步建立金融机构信息的强制披露制度。③重大政策的实行也应体现科学、民主的原则,对于那些可能对各种利益集团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在制定和实施前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要经过充分论证,防止和避免那种靠个人或少数人"拍脑袋"决策的不正常现象。④商业银行应抓紧进行资产清查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对借款人划分信用等级并对不良客户实施"黑名单"制度,各银行间应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做到客户信用资源共享,预防和减少有道德风险不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骗取银行资金现象的发生。⑤根据中国境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要,有步骤地实行开放。在中央和各地方政策口径统一的前提下,应将中国的开放步骤、开放地区、业务范围及年度规模控制标准等政策内容向外国金融机构公示,使国外投资者预先制定计划,使中外各类金融机构的竞争有序化。 4、尽快解决业已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不良资产率低于15%和连续三年赢利的条件下,尽快安排各行上市,解决银行资本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使得银行的产权结构更加合理。第二,强化对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一方面要对各行经营的真实性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对一些违规甚至是触犯刑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纠正,要下决心惩治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腐败。第三,进一步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发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职能,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突破,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第四,积极引进人才,要使得庸人下、能者上,而不是庸人出不去、能人进不来,要让一些专家到各个管理岗位上来。第五,要树立为客户服务、为银行服务、为股东服务、为员工服务的思想,积极进取,使得我国银行业真正的涣然一新。第六,尽快提高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对一些新业务要积极的开发、研究,认真学习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知己知彼。第七,各行也要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积极开办有特色的、风险较小、利润较高的业务,如承兑、贴现和个人信贷等,要创出自己的名牌。只有这样,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在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摘自广东发展银行 李佳洪博士 )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