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警惕国有资产的“看守者交易”         ★★★ 【字体:
警惕国有资产的“看守者交易”

作者:佚名     人气:51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摘要]在“计划”环境将所有者权利省略倒没什么,因为市场主体单一,权力没有买主,国有资产不会在交易中发生流失。而市场环境就不同了,不但国有资产要进行交易,原来的管理者变成了交易者,还因管理和交易的权力兼而有之,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便有其巨大含金量,从而成为市场交易最抢手的稀缺资源,于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换无须调教便蔚然成风。“看守者交易”之所以愈演愈烈?根子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历史性撞车。改革要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要让“设租”的权力退出市场,但“屁股决定脑袋”,“内部人”的既得利益刚性已经形成。
  日前,国务委员曾培炎在人大交付审议报告“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句中,增加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表述。与此同时,“两高报告”的定稿也加上了“依法审理涉及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案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容。无独有偶,财政部不久前发至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明确提出:“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理由是为了“防止一些当事人利用新的交易形式谋取不当利益”。
  莫道是危言耸听,一个借改革“流失”国有资产的现象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据《战略与管理》今年第一期披露,在过去不太久的世纪之交,长沙市政府下了两个文件,对辖区3家效益排在全国前列的大型国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的措施是:“只把17年前或企业创建时的初期投资算作国有,而以这些投资为本滚动产生的‘积累’都‘界定’为内部人(‘集体企业’)所有,在内部人中又指定老板拿大头”。经“这么一‘界定’,80%(以‘湘江涂料’为例)的企业资产便从国有账上消失并转入内部人手上,再经‘优惠’购买,余下20%国有资产的比率又缩水成6%,连同未进入新企业资本账内而是上交财政的赎买金,共12%,亦即88%的国有资产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被大笔一挥‘界定’掉了”!
  何以如此慷慨?一种叫“高台跳水”的现象引人深思。新华社记者最近在采访中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是县市领导纷纷到曾管辖地区企业任职;二是执掌审批权的部门领导竞相到曾被审批的企业“下海”;三是级别越高“下海”的待遇越高,收入可以是原先几倍、十几倍。面对这一困惑,浙江省国土厅一卸任执法局长倒出原委:“有几个房地产老板曾认真地对我讲,如能帮他弄块地,或提供一些有用信息,条件随便提。”省委组织部一位干部举出例子:不久前,一个县的纪检部门办案时,一位老板承认,他曾要求当地一领导帮忙借款50万元,这位领导却要给100万元,同时表示,自己很快要退休,以后去他企业。对此“高台跳水”,老百姓将它称作权力“期权化”。有此“期权”,又何愁“崽卖爷田不心疼”!
  国有资产处置何以出现不规范的政府行为?症结是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未脱离“计划经济”的窠臼。在传统的体制下,“计划”排斥市场,不进入市场的国有资产便无须考虑市场因素,而管理者似乎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超人而无须监督。正是基于这种制度设计,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的决定权和监督权就被省略和排斥。
  在“计划”环境将所有者权利省略倒没什么,因为市场主体单一,权力没有买主,国有资产不会在交易中发生流失。而市场环境就不同了,不但国有资产要进行交易,原来的管理者变成了交易者,还因管理和交易的权力兼而有之,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便有其巨大含金量,从而成为市场交易最抢手的稀缺资源,于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换无须调教便蔚然成风。

  “看守者交易”之所以愈演愈烈?根子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历史性撞车。改革要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要让“设租”的权力退出市场,但“屁股决定脑袋”,“内部人”的既得利益刚性已经形成。怎么改革都可以,可以“不问姓资姓社,不管姓公姓私”,惟独不愿考虑老百姓对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对委托代理这个市场经济最一般的逻辑加以回避。于是,改革始终在“看守者交易”的层面兜圈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便陷入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怪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就成了一个常说常新、了无绝期以至永恒的话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还需要认真对待,不然终将激化社会矛盾,危害改革大局。
(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