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国有企业的命运探究 | |||||
作者:佚名 人气:32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摘要]即使在今天,对国有企业也不能够完全否定。因为在一些市场失灵的地方,存在外部效应和自然垄断的时候,国有企业是一个出路。比如国防,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外部效应非常强的行业,一定要由国家来做。另外,自然垄断行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较低。凡是自然垄断的行业,国有成分都很多。由此看来,国有企业是解决某些问题的答案之一,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国有企业约占我国工业总资产的一半、工业贷款的三分之二以上,却只创造了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最为突出的考验是人员下岗。造成下岗的表面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体制改革。现在下岗的人以前就没有事可做,但是被当作企业富余人员或者困难企业的职工养在企业。银行的“安定团结贷款”突然被切断以后,这些人只得下岗。 目前,国有企业约占我国工业总资产的一半、工业贷款的三分之二以上,却只创造了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最为突出的考验是人员下岗。造成下岗的表面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体制改革。现在下岗的人以前就没有事可做,但是被当作企业富余人员或者困难企业的职工养在企业。银行的“安定团结贷款”突然被切断以后,这些人只得下岗。 但是,从全局和长远来看,目前的状况是一个积极的事情。因为金融机制改革的加快、金融体制规范化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 第一个结果是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用贷款去维持一个亏损企业其实不是解决办法,这只不过在把矛盾往后推,而且往后推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最后会导致金融体系中坏账比例越来越高。亚洲金融危机给大家一个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非常不规范,尤其是金融系统里坏账过多的话,结果将爆发金融危机。 第二个结果是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企业和银行是一对矛盾。但是金融体制改革之前和之后,企业对银行意见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在原先的金融体制之下,信贷额度是按条条块块切分到下边去的。每一个贷款银行手里的额度非常有限,而且这块额度怎么用,还要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如果地方政府把这块贷款给一个好企业,给它一家还嫌不够,如果用它去救那些发不出工资的困难企业,可以救一片。所以,地方政府自然而然地把贷款向困难企业倾斜。因此,金融体制改革了之后,真正有效的企业贷款没问题了,现在是困难企业拿不到贷款。从宏观角度分析,这一变化说明资金配置的效益提高了。 同时,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国有企业的问题也暴露得非常快。换句话说,我们要在今后几年为我们几十年造成的失误付出代价。 国企遇到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一个狭义的理解,就是企业改制。改制下一步的方向是尽可能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股份所有制经济。 目前,股权多元化的途径太少。应该探索新的股权实现股权多元化。而上市公司转变经营机制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两方面的股东都不管用。国有股东不发挥作用,也就是出资人不到位;社会公众股东也不发挥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国有企业陆续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经改制后上市。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很多公司,包括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提出,改善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使国有股东产生正常的股东行为。 改善公司治理的要害是保护股东权益,改善公司治理的动力来自股东。如果股东没有为维护自己权益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那么内部人将更乐于维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如果控股股东可以通过关联交易,高管人员交叉任职等手段控制公司,并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利益,那么控股股东就会有意扭曲公司治理。因此,要通过有效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体制,使国家所有权人对持股企业成为“真老板”,而不是“假老板”;使其产生正常的股东行为,而不是非正常行为。 大地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