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联想改制 | |||||
作者:佚名 人气:41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投资20万元,创立了国有民营的高科技企业--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在过去的15年内,联想集团致力于为用户提好供最新最时的科技产品,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分红权有了,但还没有量化到个人,职工的贡献率还是无法计算。人们希望联想改革的步子再大一些。于是,联想人正式开始了股权改革的实践,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改革进行新的尝试。 联想股权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让企业的创始人、管理者、业务骨干能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联想这次股权改革涉及到的只有联想控股公司中员工持股会所持有的35%股份。这35%原来是以分红权的方式存在,这次股份改革就是要将这35%的分红权变为股权。 据介绍,这35%的股份是这样进行分配的:这一部分整体比例依照35%、20%和45%的份额进行分配。也就是说.35%分配给公司创业时期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共15人;20%以时间为限,分配给1984年以后一段时间内较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大约160人;45%并没有固化到具体人身上,而是根据作出贡献的大小分配给以后有特殊贡献的员工。而且,有了认股权后,要分四年来实现,它对于留住高水平的人才是有很大帮助的。 可以这么说,联想的股权改革是将35%的股权切割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激励老员工,这部分占35%中的55%;另一份,是对联想未来的留成,这可以看成是联想的"未来激励",它占股份的45%。这一方案的最大特点正是兼顾了企业的过去和未来,既妥善地解决了创始人员的历史贡献问题,又恰当地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前途,因而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比较公平、合理的股权改革方案。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联想的改革得到了公司员工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赞同。 在改革中,联想管理层注重股权配比,柳传志个人所占份额仅为总股份的1.2%。联想人认为,领导者的份额小一点,让员工的比例更大一点,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利 柳传志说,从理论上讲,在股权改革中,可以按贡献大小进行股权配比,管理者有权多得一些份额,但要想使联想真正成为与国外大公司相抗衡的大企业,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发展的根本优势,就在于那些有能力的员工,无论是新员工也好老员工也罢,能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我们改革时反复考虑的问题是,成为主人要由两个万面来体现:一个是在公司内有股份,另一个是有舞台,两者缺一不可。股份的总额是有限的,领导者的份额小一点,让员工占的比例更大一点,主人翁感觉强一些;对整个联想的事业会有利。 有人计算说,依照股权份额,柳传志有一亿元的资产。对此柳传志解释说,这所谓的一个多亿的资产,是指分到我名下的股份的价值,但实际上,我名下的股份包含在员工持股会的35%之中,而员工持股会拥有的这35%的股票是不能卖的,它是联想的"镇山之宝",目的是为了防止恶意收购。我及其他持有股票的联想员工拥有的是"不能卖"的股票中的一块,只享有分红权。 柳传志说;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于股权改革的整体工作己有了明显推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我最兴奋的是有关领导部门的积极态度。改革需要深化,而深化改革是一项富于创新精神的事业。 "35%是联想和中科院在1994年经过协商后定下的比例,这不能成为所有企业解决产权问题的唯一模式,因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有多有少,如果都是35%则有失公允",柳传志强调说,"我个人感觉,如果国家投资大的,员工持股所占的比例可以少一些;如果国家投资少的,企业是靠滚动中发展起来的,员工持股所占的比例可以再大一些。总之,要实事求是。" 产权问题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柳传志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产权问题的解决会有更 的发展。他说,联想在产权改革方面进行了股权改革试验,改革的路无比宽广。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出更多的新路来,为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作出切实的努力.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