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长春光机与物理所企业改制与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字体:
长春光机与物理所企业改制与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佚名     人气:33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由原长春光机所和原长春物理所于1999年整合而成的。近两年来,我所坚持将企业改制同研究所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收到了显著成效。
    从研究所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整体策划企业改制方案
    1999年底,我所有全资企业22家(其中包括50年代初建立的中型国营企业-长春光机所工厂),合资公司11家。企业共容纳“院编”职工1,000余人。企业账面总资产约2.2亿元,净资产约1.1亿元,其中本所权益约8,000万元。1999年企业销售收入约1.1亿元。
    长期以来,我所的所办企业不仅数量多、历史长、类型复杂,而且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主营业务不突出等一系列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此外,两所整合后,原两所企业在发展水平、管理模式、文化传统、人员心态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反差,也加大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度。这些特点、问题以及谋求发展的迫切内在需求在客观上决定了我所的企业改制是一项规模庞大、问题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也决定了我所企业改制必须着眼于研究所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构建全新的产权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组织框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为我所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1995年初,原长春光机所领导班子提出了“走企业化道路,建设产、研、贸联合的长光集团”的发展构想。2000年院决定以5个光学口研究所为主体,组建光电科技集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所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即在光电科技集团的框架下,将我所建成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研究和高技术企业为一体的研究、开发与高技术产业基地,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围绕本所发展战略目标,同时根据院有关所办企业改制的要求,我们以“整体重组、构建框架,分步实施、逐渐深化”为基本思路,以全面构建本所未来产业发展的制度、组织基础以及管理运行机制框架为主要目标,制定了企业改制方案。
    首先,将本所“光机工厂”为主体的全部全资企业的存量资产作为出资,联合其他投资者发起设立一个由本所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光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光科技”)。
    其次,对进入“长光科技”的全资企业进行重组,建立四个主营业务突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子公司。
    最后,将本所在其它合资公司中的权益以增资或收购等方式注入“长光科技”,使“长光科技”成为全所各类企业的母公司,即本所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总代表。
    到2001年底,需要改制的22家全资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其中,以“光机工厂”为主的17家企业重组为“长光科技”,以光学材料开发部为主的3家企业重组为“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争取尽快上市融资),剩下的2家已做注销处理。原有11家合资企业中,1家已变更为“长光科技”的子公司,其余10家目前由本所授权“长光科技”管理。
    目前,由本所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有16家(其中包括3家2000年以后新建的合资企业),总资产约7亿元,净资产约4.3亿元,本所持有的权益约2.5亿元,吸纳所编职工约1160人,已初步建立起符合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所新的产业系统组织框架已基本形成。

    改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01年,全所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500万元,分别比改制前的1999年增长37%和40%。预计2002年新建企业投产后,全所企业收入可超过3亿元,2003年可望达到10亿元。改制还使企业职工尤其是骨干职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增强了信心。
    实施无形资产奖励制度和职工持股计划,探索新的激励机制
    为了在企业中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经营行为的长期化,我所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在“奥普光电”和“长春方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无形资产奖励制度的试点。将本所投入公司的无形资产的40%奖励给为该项无形资产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此外,还在“奥普光电”等4家公司推行了经营者和骨干职工持股计划。在其他公司也将普遍实行职工持股。事实表明,上述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广大企业骨干员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集中优势资源组建大企业,实现民品的规模化经营
    把所办企业“做大”,是本所多年来的愿望和追求。而企业改制为这一愿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2001年4月,我所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建设(集团)股份公司、韩国半导体工程公司共同出资3.64亿元,组建了由本所相对控股(45%)的"长春联信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信公司")。公司以本所液晶工程技术队伍为主体,引进韩国先进技术,生产高精细度STN液晶显示器件,预计今年3月投产,2003年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美元,2005年可达1.2亿美元。
    “联信公司”是本所历史上首家集中投入大量资源,主要靠引进外来技术创办且具有较大规模的高技术企业。它的组建是对本所主要靠自有技术成果转化办小企业的传统模式的历史性突破。
    与企业共建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民用技术产业化进程
    如何实现自身的科技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在民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有大的作为,把民品这条“腿”长“粗”,这一直是我所这类长期以来以军工项目经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000年秋,我所与广东风华股份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台能替代进口设备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片式电阻关键生产设备-激光调阻机。以此为契机,双方在微电子工业后端加工和封装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2001年1月,双方共同出资1200万元建立了“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本所控股51%。
    这次合作给我们的启示是:从产品开发阶段起,积极寻求与自身有强烈需求和市场牵引能力的强势企业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建产品研发和中试平台,是实现民用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合作模式还使建立科技人员在研发、中试以及产业化等各环节上的流动机制成为可能。目前,本所“白光二极管”产业化项目也正在采用同一合作模式积极运作。
    尝试新的用人机制,建设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
    长期以来,我所企业领导中绝大多数是由研究室或课题组负责人“半路出家”的,缺乏系统的管理专业训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化经营管理队伍已势在必行。

    两年来,在企业改制和重组过程中,我们从社会上引进各类高中级经营管理人才约30名,其中三分之一具有经济或管理类(包括MBA)专业研究生学历。此外,从2000年起,我所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始实施培养在职MBA的计划。上述举措使我所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大大加速了本所企业经营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
    体会与思考
    技术科学类研究所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完成所办企业改制又是实现这种发展的基本前提。
    所办企业改制是实现我所产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我所全面推进企业改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完成所办企业改制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经建立,更不等于企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改制的真正效果也有待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体现。
    我所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尽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