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私有制不会终结           ★★★ 【字体:
私有制不会终结

作者:佚名     人气:34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所有制问题没那么简单
    社会的政治特征和所有制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经济学家表明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政治特性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关于私有和公有本身就是难以定义的,类似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作“资本主义”这类政治概念,从来都没有一个得到过比较一致认可的定义,连整天将其挂在嘴边的政治家也不见得真正弄得明白。先入为主地认定某种所有制形式先进,无非是有意无意地认定这种所有制对自身或自身阶层更为有利罢了。以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标牌要自己来挂,还有所谓正宗和不正宗的可笑之争。
    1962年,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EN出版了他那本被萨谬尔森称为“逗人发笑”的名著:《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位在1976年——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去世的那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在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之末时,如此评价被毛泽东所反对的“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社会制度:“毫不夸张地说,在大西洋的两岸,也就是在美国和英国,我们一直在劝戒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但实施的却是社会主义”。
    有经济学女杰之称的罗宾逊夫人说:“经济学家往往把资本社会描述成为一个理想化的集体农庄,在那里,他们用洞若观火的智慧使得农庄里的成员享受到最大限度的福利”。这里完全看不出描写的社会形态的性质了。
    世界的社会结构已经发展得如此复杂,现在已经无法用“公有制”和“私有制”或“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加以分类了。
    我们来认真冷静地分析一下所有制问题。
    所有就是占有。所有权不是人类的问题,在动物界就有所有权问题,而且所有制形式历来就是多样性的:猢狲占山、狮子圈地;蜜蜂协作、蚂蚁团结。差异仅仅在于捍卫所有权的行为方式不同——人类选择了文明的方式(当然也同时保留了动物野蛮的方式),而狮子只会用武力去圈地,别无它法。
    “所有”研究的是“所有者”和“所有物”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有者人群的范围;二是所拥有的对象物的范围。也就是说,“所有制”问题包含着“在多大范围内对什么物品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的问题。
    在所有者的范围上,小到单个的个人,大到一个国家甚至国家集团。私有和公有的差异就在于“有”者的范围大小,小到生物个体就变成了私有,而大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之为公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而有“大公”和“小公”之说。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出问题所在了:所有制并非是在走极端——要么统统实行私有制,要么统统实行公有制,而是有一个量的问题在里面。
    纵观历史,无论历史如何动荡,比较稳定的社会基本结构始终是家庭。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家庭,在其内部,几千年来基本上实行的是“家庭公有制”。但在这个公有制家庭内部也有私有制,大家庭里还有小家庭。哪些东西属于家庭的,哪些东西属于家庭成员个人的,有个管理原则。大到一定程度,公有制的管理方式无法约束了就要“分家”。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公有”——“私有”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情况在动物的群落和动物的社会组织形态中也大体相似。

    有人把集体所有制看作是公有制的雏形,但集体所有制的加入单位仍然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所有制的对象物有限,大家就某种对象物结成集体,比如土地集体所有、工具集体所有等。即使在中国大跃进的年代,所有人都到一个食堂里吃大锅饭,吃完了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小家里睡觉。
军队内部是统一管理程度很高的,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装备统一管理使用,一切行动听指挥。但是军饷还是要发到个人使用的,你不能随便把别人的钱拿来自己用;军装也还是要发给个人穿的,还要在标签上写上名字;如果不幸阵亡了,抚恤金也还是要发给各自的家庭而不会充公的。
    许多人会将“人人平等,平均分配”视作为公有制,其实不是。只要是“分配”给个人,就不是公有制而是私有制,“平均”仅仅是一种分配的原则,结果还是要分给个人的,分了之后就成为私有了,你就不能将别人分得的一份占为己有。
    事实上,无论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哪一个时期,我们都找不到清一色的所有制体制。即使是要消灭私有制的国家也在发行货币,而货币就是交换的凭证和媒介,本身也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就是私有制。从历史来看,两种所有制也一直是混合和交替存在的。
    两种所有制形式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共存,其原因是两种所有制形式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所有制决定的是人类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正因为两种所有制对应的管理方式具有功能上的差异,各有适用范围和对象,所以,才形成互相依存的状态。
    供给制具有充分发挥有限资源效能,满足共同需求的功能。因此,在家庭中、在物资困乏的原始公社里、在军队里、在集体面临生存危机时等等供给制就显示出它的必要性。也正因为如此,苏维埃政权才会在残酷的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些情况下,公有制的缺点——无法应对众多差异性的需求——被掩盖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需求都退缩到最基本的需求:安全与生存。
    一旦走出了困境,基本的需求得到了保障,个性的需求就会抬头,这是心理学需要理论指出的规律。公有制的管理机制无法应对多如牛毛的个性需求,私有制就成为最好的替代或补充。私有制在确保公共平等的自由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个性的需求。
    为什么人类必须认定某一种形式的所有制更加先进呢?每一种物品所满足人的需求的方面不同,因此,不加区分地对所有的对象物实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除了政治鼓噪之外,没有任何社会可以实现单一所有制,即使是退化到动物世界里去,还有个种间斗争、种间共生和种内互助的区别呢。
    简单地把私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把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分类法在学术上是不负责任的,至少把社会制度简单地用所有制形式来划分是学术幼稚。
    如果我们看到所有制问题的复杂性,就会认识到,要定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事先设定某项社会制度的好坏,再强行将所有制形态简单地与之挂钩,其结果就是在所有制和好坏之间建立逻辑荒谬的联系。中国政府目前回避这个问题是明智的,在有效地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温饱问题之后,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反对私有制,或许是进步的,但也难以说明这种做法不是反动的,关键是看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如果出现二十世纪初全中国范围内大多数人民不聊生的局面,私有制要是能稳定发展,那才是奇怪的呢!但现在在中国反对私有制度的发展就是反历史而动的。

    只有不合时宜的所有制形态,没有错误的所有制形态。民本政治的思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符合人民的选择,就是正确的。中国人民有今天的独立与尊严,是因为当初出了个毛泽东;中国经济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因为出了个邓小平——识时务者为俊杰。
    反对全球化的论点现在又以“新国家主义”的名目出现并抬头了。说到底,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比个人大的公有体,比全球小的私有体,如果我们都是地球的子民,要不要在地球上实行以国家为单位的国家所有制,得由我们大家说了算,不是靠经济学的理论决定的(《参考消息》,2004-4-19)。
    这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