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三角架构最稳妥!黄孟复畅谈所有制结构调整           ★★★ 【字体:
三角架构最稳妥!黄孟复畅谈所有制结构调整

作者:佚名     人气:29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最近有两条消息值得关注。一是新年伊始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酝酿已久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获得原则通过;二是财政部领导关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的明确态度。与此相对应的背景是至今余音未平的国资大辩论和外资企业是否应该继续享受所得税优惠的诘问。
    冬至的下午,如约来到全国工商联黄孟复主席那间简朴的办公室。窗外飘着雪花,室内温度明显偏低,刚从阿根廷考察归来的黄孟复先生很宏观地笑说,空调温度适当调低一点有利于缓解电力紧缺。一个时期以来,本来就低调现在更低调的民营企业掌门人黄孟复,并没能避开人们关注的视线。全国工商联创始人之后的身世背景,让他具有深深的民族工业情结,而钢铁专业科班出身,曾经从大型国有企业工长到厂长到南京市主管工业交通科技副市长的历练,则让他对整个国企改制与运作有着入木三分的了解。
    坚持十六大方针,摈弃非此即彼思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刚刚过去的04年,很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和事件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开放26年之后的又一轮思想与理念的“碰撞”与“交锋”。是年三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最抢眼的主题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然而紧接着开始的宏观调控,最感到窘迫的却正是这个板块,而后因为一个风头甚健的香港先生的“火上浇油”,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明朗并且几次被写进执政党代表大会决议上的关于国企改革观点,不经意间有被主管部门随意化,甚至出现退化的可能。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指导思想偏移显然不是一个概念,由此带来的思想混乱和操作失当更是不容忽视的。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感到困惑:为什么关于国企如何进退,如何管理,“大”是否就强等等,一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早就达成共识的问题,现在又成了“问题”?黄孟复明确表示:国企如何进退早已是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明确了的。就在去年12月7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他说,主流层面没有人主张国有企业要全面退出,15大时就明确了在5个领域做大做强,在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现在的问题是有人以反对“新自由主义”为由混淆概念,曲解国有企业有退有进与国退民进,笼统讲国退民进容易误解为全面退出,所谓“退”是有选择的退出。但是有些人借此大做文章,过于偏颇,进而否定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必要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黄孟复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必然涉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这是一个改革多年来反复争议、探讨过的问题,是一个至今仍然比较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应该在未来的国家规划中进一步加以明晰的问题。从目前所有制全局总量来看,现在国有企业仍占35%,有15万家之多,总量还是过大,应该继续将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国有企业转制退出,反过来对国家必须掌控的公共产品领域中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国企不但保留,还应该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样的企业不在于数量,而重在企业的质量,在于企业是否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在国有企业如何取舍上,黄孟复认为:为什么一定是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寻找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要坚持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大加以明确的路线方针,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两个毫不动摇。否则,思想上的混乱必然导致改革的停滞甚至后退,在对外资全面开放的关头,拉美十几年的教训以及他们后来的反思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与众多评论所不同的是,黄孟复认为,拉美一些国家曾经一个时期之所以出现“空心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了民族工业这条腿,国家把自己基本卖给了外国资本,国家经济命脉基本被外国资本所控制,金融、石油都在外资手里,这是最危险的。比如阿根庭1300亿GDP收入,却有1800亿美元外债,相当于国家破产,这就是所有制结构出了问题。

    消除隐性制度歧视,国企外资民营应一视同仁
    近两年,一个醒目的表述——“非公经济”逐渐替代了“民营经济”,而多年来各界议论、呼吁颇多的废除现实制度中对民营经济的种种隐性歧视,却仍然根深蒂固并随处可见。对于“外资也属于‘非公’,而且基本是个人资本,却长期享受着远比国企还要多得多的优惠”情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之音。如果说改革开放早期是吸引外资的需要,可在2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有人仍然提出继续保留10年的过渡期,无论于情于理都很难再让本土企业服气,近期财政部正、副部长均就内外资企业应两税合一做了有力阐述。黄孟复结合拉美情况分析认为,对外资的优惠应该是有期限的,他说,工程结构上讲三角形架构最稳妥,社会结构也可以这样考虑,国有、民营、外资在所有制结构中要比例适当,形成三脚架构,有利于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我们既要研究和避免拉美一些国家的教训,又不能因噎废食,倒退回另一个极端去。中国的民营企业经济贡献率现在已经占到了50%,但有人却以防止新自由主义泛滥为名,行打压民营企业、阻止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实。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现象,是为发达国家进行全球资源整合服务的理论工具,它针对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和国有资产,而我们一些人却恰恰帮人家整治自己,对外资无限制开放,对自己百般限制。某些拉美国家在处置国有资产的时候,就是让外资拿了大头儿,才酿成了日后的恶果。我们现在也有这种趋势,宁肯卖给外资,却极力限制与民营合资。
    如何调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黄孟复认为,不能再象前些年那样,对所有外资不加限制大开方便之门了。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国有资产,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要吸收那些真正能够提升管理和技术的外资,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对外资设法进行限制。应该认真研究所有制结构中,国企、民营、外资的合适比例。目前国有企业占总量比例还是过大。退到多少合适?是应该继续探讨的问题。在竞争性领域里还应该积极研究支持如何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黄孟复认为,外资所占比例应该充分考虑国家安全,10—15%的比例比较合适。总之,国家可以退出的一般性竞争领域,应尽量交给自己的老百姓干,“中国人很聪明,我们的民间也不缺钱,为什么不能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呢?”
    如何客观看待国企经营状况的造好?黄孟复说,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国际上的大公司,它的强势地位不是靠行政垄断而是靠市场竞争取得的。而我们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和全力支持,得益于多年贷款利率的连续降低和国债贴息,也可以说是全国老百姓的支持。在经营权上我们的垄断行业与别人也不一样,是没有成本的,而民营和外资则要花钱去竟买。若从“出资人”角度考察,出资人的定义是什么?企业要向出资人上缴利润。现在国家只对国企收税,并没有拿到利润,而且税收优惠也只向国企与外资倾斜,民营企业享受不到,所得税却与国企一样。国企的减员增效和主辅分离最终还是国家负责安置……。大多数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占据了好的位置,好的资源,竞争力却上不去,在全面开放的背景下,这种状况是持久不了的。如果我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如何“管住”企业,甚至还要“多管”,不在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上下工夫,不在搞活企业上下工夫,不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上下工夫,将会丧失机会。

    黄孟复强调说,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一盘棋,不以哪些人的好恶而转移,很多人试图回避这个问题,但拉美的教训提醒我们,一个国家若既无强大的国有经济又无强大的非公经济与外资相抗衡,并且对外资的进入不加限制,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遇风吹草动,外资发生大逃亡,整个经济就会出问题。我们既不能因为国企改制出现问题,也不应该因为国企状况有所改善,就把方向迷失了,十五大、十六大的方向不应动摇。
    当本文发稿时,问及人们关注的、由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发改委等机构历时一年调研起草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进展情况,黄孟复透露: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原则通过,经过修改,很快将会颁布。它是国务院对去年两会非公经济大讨论的一个明确意见,也将是一个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