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突破就业难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 | |||||
作者:佚名 人气:23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个体劳动者和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者中的弱势群体,它们更多的需要的是保护和宽松的政策。 税务部门说是给中小企业有多少优惠,如何如何对就业有利。实际上这几年许多地方的税务部门从上到下都下达税收增长计划,下级税务部门完不成税收增长计划,就影响政绩,影响工资收入。还有的地方,国有和集体企业倒闭得差不多了,如果税务部门不从个体和私营企业中将税干干净净收上来,甚至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能交的税,也要由这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顶上。只有这样,上级财政才能给本级财政返还较多的税收,地方财政收入也才能保发放工资等日常开支,才能养活大规模的吃皇粮的机构和人员。但是,税重抑制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费多影响资本额小和 就业容量大的小企业的生存 中国经济时报:个体工商户除了交税,还要交名目繁多的各种费。 周天勇: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税只占其交给政府的1/3和1/4,而费要占到2/3和3/4。注册登记、年检、管理和处罚要收费,工商管理局既是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裁判和管理者,又从所管理的对象身上收费;既发生执法不公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导致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成本加大,有的个体工商户难以为继,有的小企业也承受不了,于是想开办企业的办不了,已经办了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关门歇业,严重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目前,企业注册登记要交钱,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交工商管理费,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交个体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费,每年年检要交验资费,合格要交登广告的费用,随时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进行检查和处罚,要进行罚款,一些违规的企业还要没收其收入。我估计,全国工商管理系统从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中所得的这些收入最保守估计在300亿元规模。 为什么《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后没有多少个人独资企业注册下来呢?就是因为办个体工商户,工商部门可以收到工商管理费,而个人独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收不到费。工商管理部门对发展这样的企业并不感兴趣,实际上并不鼓励,甚至阻碍其登记。收费直接影响的是资本额小和就业容量大的小企业的生存。如果最低年收入5000元可以解决一个劳动者就业,由于工商管理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口和企业收费造成的就业损失在600万人。 中国经济时报:审批也十分烦琐。 周天勇:注册登记企业的前置审批在几十项,甚至几百项之多,开办企业手续繁杂,特别是带项目的企业审批更多,在百多项,办一个企业平均时间为9个月,多则一两年的例子并不少见,企业开办后没挣一分钱,但是场地租金交了几千几万的例子也很多。这就抑制了企业数量的增加,使许多劳动者找不到就业机会。估计在中国由于对开办一个企业要左审批右审批、这里审批那里也审批、处处审批、都愿意审批而造成的就业机会丧失在1000-2000万左右。 城市建设和融资政策 阻碍扩大就业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扩大就业的政策性障碍是什么? 周天勇: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政策阻碍甚至减少了就业机会。比如许多城市搞所谓的现代化建设,将小商小贩、人力车、街头摊点、小店小铺等等,或者拆迁,或者整顿,一扫而光,代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百货商店、超市、连锁店等。有的城市仅仅因城市建设和市容整顿损失的就业机会就达十几万之多。另外,有的政府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急于将农业集市贸易改变为现代化的超市和连锁店。一些超市对进入的企业,收取高额的所谓保证金,企业卖产品的门槛和成本提高;而一些居民要到农贸市场上买点便宜的产品,又受到限制。于是取缔和消灭农贸市场,减少了许多在城乡依靠贩运零售农业产品的就业机会。因此,城市可能干净了,城市现代化了,大楼多了,草地多了,广场多了,但是老百姓望城兴叹:“我们到哪里去就业呢?”估计由于实施与中国国情不相符合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政策,全国损失的就业机会可能达到500万个。 其次是解决就业的大量的中小企业几乎融不到资。央行最近的调查显示说,银行上半年贷款的51%贷给了中小企业。这是难以令人相信的调查。企业目前四大行的贷款审批权都收到了上一级甚至上几级行手中,而面对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基层行,实际上没有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权。全国大约有1100多万个中小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从银行中得到了贷款。如果有30%得到了,就得有360多万件审批事项,不知道四大银行得建立多大的审批机构,支付多大的审批成本。我实地调查发现,100个中小企业,能从银行贷到款的,有3到5个,就相当不错了。学者的调查,中小企业家们的感受,与央行的调查,差别实在是太大。我的研究表明,虽然国有和集体经济从1996年以来减少了6440万个工作岗位,但短期贷款余额增加了10392亿元,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短期贷款的平均额高于个私企业职工短期贷款的平均额,从1996年的10倍扩大到了2001年的20倍。而个私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解决了7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70%以上的城镇再就业和80%以上的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并且个私就业2001年就业总量相当于国有集体经济就业总量的2/3,个私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也占到了40%,但是能从银行贷到的短期贷款,只相当于国有和集体经济的2.3%。就平均起来看,2001到2002年,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的职工平均贷款余额为6到7万元款,而个私经济的职工平均贷款余额只有2500元。由于中小企业融不到资,不能扩大规模,损失的就业机会大约在800万左右。 世界性的一个经济规律是:一国和一个地区全部企业的99.5%以上是中小企业,全国总劳动力的65%-80%在中小企业就业,一个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一般为8-15人;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越多。发达国家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一般为45-55个。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53个。 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曾发布报告,中国有近4000万个中小企业,有近65%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中就业。这是猜测的,是很不准确的数字。因为如果有4000万个中小企业,按每个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13人计算,有52000万人在中小企业中就业,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这里研究中国所谓的就业问题了!我经过细致研究的成果表明,到2003年6月底,中国全国中小企业数量1163万个,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8.9个;城镇中中小企业916万个,每个中小企业平均从业人员13人,城镇人口每千人19个中小企业。城镇劳动力的47%左右在中小企业中就业。可以看出,无论从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方面还是从劳动力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比例看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差太大。中国为什么就业这样难?就是因为劳动者因中小企业少而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就业。 中国经济时报:从以上您的分析可以看出,并不是中国的劳动者不聪明,也不是中国的劳动者没有创业精神,或者没有就业和创业的主动性。过去计划和管制经济下形成的政府的许多体制和政策,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一些管理观念,是抑制创业、妨碍企业增加,阻碍企业规模扩大的重要根源。 周天勇:对。个体劳动者和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者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多的需要的是保护和宽松的政策。因此,我建议:一,放宽对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和微型企业的管理,实行备案和非登记、非审批制度;二,放宽企业注册登记的各种条件,降低登记成本和门槛,大幅度取消企业注册登记的各种审批,放宽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范围,缩短登记注册时间;,是工商管理部门由财政预算拨款养起来,不要再向个体工商和私营企业收取工商管理、年检、个体和私企协会、罚款等费项,取消企业年检;四,大幅度减少和取消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除了取消计委和经贸委的项目审批外,还应当清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审批设置;五,应当下决心清理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各种收费,各部门法律和法规规定的收费也应当清理,禁止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随意罚款;六,督促四大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发展民间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形成中小企业能贷到款的融资格局。 总之,政府的体制和政策不应当成为妨碍就业和创业的障碍。在中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很严峻的情况下,应当实行宽松的、网开一面的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和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政府体制和政策。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