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运作中,收购和兼并并不是惟一的手段,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壮大了,出现扩张之后的“规模不经济”时,资本收缩就显得十分必要。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分拆上市”人气很旺,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竞相追逐的一种公司构架模式。那么其诱惑力为何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拆上市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多赢”的结果。我们不妨以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2000年10月31日,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投资1亿元与其他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成功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结合案例分析,我们认为其成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公司主业的突出。业务多元化的公司通过部分业务的分拆,不仅可以使公司的主业结构更加清晰,而且会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多元化业务之间的负协同效应。同仁堂科技的分拆,就是将生物制药产品业务从中成药产品业务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原公司——同仁堂能更好地集中资源优势,做大和做强自身的核心业务。 第二,有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在解决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时候,对于公司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而言,由于在他们的业绩之上没有建立起基于整个企业价值的激励机制,因而会导致对分支机构管理层激励的弱化,分拆上市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同仁堂科技的管理层在分拆后将直接面对市场,接受市场的评估,由此在新的公司内部就能建立起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有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由于企业在发行时通常是采用溢价发行的方式,上市公司作为发起人将一同享有这部分的溢价所得。按照同仁堂科技3.28港元的发行价,同仁堂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另外,在经过一定期限之后,上市公司还可变现其分拆子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得资本增值收益。这样,母公司的业绩将得到大幅提升。 第四,有助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分拆出来的同仁堂科技可以从香港创业板筹集资金,资金来源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母公司——同仁堂原有的单一渠道(国内主板市场),这无疑为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发展均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因此,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较好发展前景,需要但缺乏较大资金支持的企业,分拆上市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