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警惕系统风险 重塑股市定位           ★★★ 【字体:
警惕系统风险 重塑股市定位

作者:佚名     人气:27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中国股市为什么没有吸引力?这个命题可能不完整。首先要弄清楚是对谁没有吸引力?显然不是上市公司,因为他们不仅可以低成本融资,还可以摊厚净资本,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一直是稀缺资源,千军万马要走上市的这条“独木桥”,股市没有吸引力指的是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因为不管你是投资还是投机几乎都赚不到钱,财富缩水,伤痕累累,投资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处于弱势地位。有人做了个比较,投资股票缩水一半,投资房产资产翻番,当然股市对投资者来说就不会有吸引力了。
    中国证券市场貌似健康发展,实际很不健康,长期“透支”,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我们在对市场的认识上是强调转轨忽视新兴的前提,在市场主体的认识上强调对投资者教育,忽视上市公司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在政策措施上强调监管忽视发展是根本,为此,笔者认为:
    第一, 舆论上要拨乱反正,弄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股票市场正名。在认知上要摒弃形“左”实“右”、对中国股票市场谁都可以妄加指责、任人宰割的状态。举个例子,有位工程院院士也“杀入”证券市场评头论足,认为证券市场投机性强是因为没有开征资本利得税,让人发了财;因为他是“名人”,央视也因此让他上电视台作秀。一句话,用再“左”的话批评证券市场也不为过。如果提出要放松监管,适度监管,就可能被视为“大逆不道”。如今,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纷纷撤资摘牌,——“水至清则无鱼”。
    第二, 证券市场的资源要培育,要休养生息,不能掠夺。比如:茫茫大海,没有国界,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渔业部门还是颁布了休渔期,给渔业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再比如,浩瀚的森林,无边无际,然而总理出面,停止伐木,退耕还林。为什么?!水土流失,生态不平衡,整个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已被打破,沙尘暴、泥石流、高温热浪致人以死地,——大自然给人类的报复。同样,证券市场的资源,资金供应量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人说,证券市场不缺钱,依据就是10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而居民的储蓄存款与股市上的资金供应量并不是一码事,我更关心的是“客户保证金”,我们的“客户保证金”从600多亿降到100多亿,保证金哪里去了?两条路,一是退出股市,回流银行,或者转向周边市场;二是“子弹打光了”,有关部门可以查一下,保证金的总量还有多少,绝对量降了多少,保证金与流通市值比的相对量更是降了多少。在没有摸清“家底”的情况下,上百亿的可转债、上百亿的新股发行频频出现;科技板、创业板呼声强烈;QDII推出迫在眉睫,无疑使得当前的市场“雪上加霜”,企业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都在千方百计的对股市资源进行“涸泽而渔”式的掠夺,各唱各的调,这种期望落空、信心丧失的预期,加速了中国股市的“边缘化”。 “庄股”资金链断裂,股票率先跳水,股票增发跌破发行价,八期国债流标、九期国债发行暂停,这些“信号”是否预示着整个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可能要出现问题,照此下去,是应该研究是否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了!
    第三, 应该推出进一步活跃市场的举措。在证券市场的准入上要进一步放宽,对放宽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社团法人机构进入股票市场的比率更要加大;要允许国有集团公司、控股公司以自有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不设持股期限;放宽境内以基金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合格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居民储蓄及银行资金合法进入股市,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推出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降税政策,我们应推进积极的股市政策,在券商佣金已实行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应让利于民,可以考虑大幅度下调印花税甚至于免征印花税,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同时,券商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类似“出口退税”的政策。另外对《证券法》的修改,也应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对市场准入放宽、对今后的业务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

    第四, 建议应该着手解决股权长期分割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给流通股股东以必要的补偿。现在国家股开始向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转让,使流通股股东失去了补偿的预期,信心大降,也是使股市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笔者从1994年开始多次在《上海证券报》上提出,开设国家股、法人股流通的第二市场,非流通股第一次卖出时必须提出一定的比例作为流通股股东的补偿专项基金。若干年后,正式并入流通股市场时,再按一定的比例,提出流通股股东的专项补偿基金。今年初,笔者又提出新股发行的两种办法,一、净资产发行,以净资产为发行价按市值配售给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二、高溢价发行,流通股股东以超过净资产的高价认购,但发起人股东要按每股净资产与流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发行价)的差额进行缩股,从而从上市公司诞生之目起就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同价。对已上市的公司,要进行配股(增发),同样要采用这个办法。放弃配股的非流通股,按其净资产与配股(增发)价按比例缩股。这样,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之间,谁也不摊薄谁的净资产,谁也不占谁的便宜,为以后全流通降低难度。
    第五, 中国券商要做大、做强。中国证券市场的做大、做强,以及国际化都离不开中国券商首先要作大、作强。笔者在1997年8月《上海证券报》上提出,“中国只有大银行,没有大券商”。现在小型券商数量上的增长大大超过单个券商规模上的发展。现在讲券商合并,成本将大大高于成立前“合并设立”,我们应该重点扶植5-1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券商,强化有形的手,给政策。券商不能向银行贷款,金融债券“难产”至今,上市融资也刚突破首例,中国券商在资本金先天不足的背景下,不能搞貌似公正的“一刀切”,我们应对的是与国际券商的竞争,而不能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比如通道制,使大券商的投行业务受到限制,无法做大、做多;比如境外设点,笔者在97年8月26日的第九届太平洋盆地国家财政金融年会上提出要支持国内大券商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等8条建议。目前已在香港设置分支机构的国内券商只有两家,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而实际上这都是由前“万国”和前“君安”“非法”设置的,到目前还没有完全合法化。如此下去,过去、现在、到将来,中国的大项目到海外融资就只能由境外券商包揽了;再比如佣金市场化,把券商拖到亏损境地,佣金市场化貌似国际化,其实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境外券商对客户的融资收入占了50%以上,而国内券商是零。中国券商的业务,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哪有金融创新?如此下去,整个行业面临亏损,哪有实力搞国际竞争??何谈担当起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第六, “游戏规则”过于严肃化,应该还原其参与“游戏”的兴趣。我以前对“中国证券市场赌场论”不服气,现在看来确实有一点道理,赌场没有经纪人,除了职业赌客外,想进去玩的人还真不少,而证券公司的经纪人再怎么也拉不到新客户,各家券商的经纪人队伍基本都散伙了。我并不知道赌场的“游戏规则”,但我想客户和庄家的赢面没有三七开也有一九开,如果大家都听不到“老虎机”叮叮咚咚的筹码流出声,那么谁也不会跟你玩了,看来赌场的“游戏规则”有其合理性。而这两年在中国证券市场里,我没听说有多少人是靠投机赢利的,也没听说有多少人是靠投资赢利的。我认为,监管的重点应该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及时、准确、真实、全面,这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交易规则、交易价格、交易量、走势及其技术分析均是构成虚拟经济的辅助条件,失去了投机,也就失去了“游戏规则”的精髓。国外有做市商制度,有平准基金,而我们一不小心有1000股的“对敲”,就要向你发出警示。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纷纷关闭是最好的说明,一句话,“没法玩,就不跟你玩了”。

    中国证监会在行政上、资源上、政策制定上处于弱势地位,处于边缘化,联席会议不是必经程序,其它部委更不一定事前与你协调,5号令的例子就是证明。94年笔者提出中国证监会应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强化领导和监督职能。现在我认为证监会应和银监会、保监会合一,成立更高级别的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提高政策参与的力度,也为今后混业经营留出空间。实际上,中国金融早该走“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模式。再不倡导,恐怕为时已晚。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