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跨国并购催熟国企改革 | |||||
作者:佚名 人气:27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不久前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以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国企改革,有必要大力采取跨国并购的形式。 一、跨国并购的发展状况 2、经验:以跨国并购推动国企改革是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通用做法 在过去20年,在遍及全球的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多数面向本国的投资者,而在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改革中,外国并购者的参与多于本国收购者的参与,在1987-1999年期间,有外国收购者参与的世界最大50个国企改革项目中,发展中国家占一多半。 3、并购在国企改革的作用 (1)改善企业效率。大型跨国公司的大额投资,有利于真正的实现国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发生真实的变化。同时,在跨国并购中,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都会随之转向受资方,将有效的改善其资本存量和增量的质量。 (2)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提升产业结构。跨国公司是全球范围先进技术的主要研制者、使用者和传播者,跨国公司掌握着先进技术跨国转让的主要份额,据估计在80%以上。同时,随着技术换代的加快,也由于有效使用技术需要多方面的熟练人力资源,我国采取的"引进一一消化一一吸收一一创新"的模式促进技术进步将越来越困难,因为相当一部分引进技术的国产化尚未完成,就可能已经沦为落后技术。通过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吸引先进技术,成为引进先进技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3)促进竞争。利用外资参与国企改革,有利于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我国有些行业,虽然技术水平低下,冗员充斥,管理落后,但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较高的利润。外资的进入,将有利于打破垄断的局面。 (4)有利于改善国企的生存空间,摆脱困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从短缺转向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此相关的是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重复建设严重。如果外资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将会大大的加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同时由于外资本身具有的优势,将会极大的打压国企的生存空间,使更多的企业面临更恶劣的境地。而跨国并购,只是所有权的易手和技术的改造,而不会增加大量新的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和拓展国企的生存空间。 四、跨国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价格的确定 在跨国并购中,价格的确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变动中的资产评估,主要采用资产重置法进行。其主要出发点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真正的要使国有资产的并购公平合理,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采取国际通行的净现值法,并且由信誉高的资产评估机构来做; 二是采取公开竞价法,最大限度的避免暗箱操作; 三是运用有无对比法,即把并购与不并购的经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虑,进行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并购的收益和成本,最终确定并购的价格; 四是开放证券市场,利用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合理确定价格; 五是要考虑控制权、就业、债务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问题,即要考虑并购的外部性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 2、对跨国并购进行有效监控,并防止垄断的产生 并购的结果很有可能形成外资在某一个行业的垄断局面,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公平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一国经济对外的过度依赖性,使得产业畸形发展,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根据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传统民族产业、特殊自然资源等需要,确定外资并购的准入范围,同时对外资在并购后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资本数额等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可以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垄断方面的成熟的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反垄断法,从法律的角度而不是从行政干预的角度对外资的并购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 3、对跨国并购的政策 跨国并购对推动中国的国企改革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大力推动,总的原则是,减少投资障碍,加强投资保护、放松投资管制、减少政府干预、拓宽投资领域。在政策上,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给外国投资者以稳定的心理预期,降低并购的风险,推进并购的大力发展。同时要给予外资并购以"国民待遇"。一方面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禁止对跨国并购在某些领域给予"低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禁止对跨国并购在准入条件上给予"超国民待遇"。由于我国在机制、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需要优惠政策来加以弥补。但应逐步从以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即由基于激励型的跨国并购政策转向规则性的跨国并购政策。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