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中国人寿不保险的未来为赴海外上市者敲响警钟 | |||||
作者:佚名 人气:23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SEC从未对外发布过有关新闻, 此前亦未对外发布过任何关于对中国人寿进行非正式问询的消息。”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官方发言人John Nester 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的采访时表示,对有关SEC开始正式调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td,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的消息不予深入评价。中国人寿上市承销商的美国代理律师也拒绝向本刊披露任何与SEC调查有关的信息。 假定SEC对中国人寿展开正式调查的情况属实,人寿面临不小风险。不但SEC会在认定行为违法后对其进行查处,同时进行的集团诉讼的结果也会对人寿极为不利。 中国股整体前景不受影响 可以预测,一旦SEC对中国人寿开展正式调查,正在进行的集团诉讼的原告就有可能轻松获得之前无法获取的不利于人寿的证据,这对于人寿无异雪上加霜。即便人寿考虑同原告和解,对方也会趁机提高要价。 原告代理律师所之一Murray, Frank & Sailer LLP的合伙人Brian. P. Murray向《全球财经观察》坦承:“ SEC的介入的确帮了我们的忙,他们不但可以迫使中国人寿出示有关证据,也可敦促他们积极了结目前的官司。” 有分析人士认为,有关美国和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对中国上市公司展开调查的消息将增加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管理问题的担忧,也可能使投资者在投资中国概念股时更为谨慎。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不必对在美国上市的未来持过分悲观态度,今年在美国发行的多家中国公司股票都有不错的表现。 Waddell & Reed 副总裁 Frederick Jiang坦言,该公司在2004年底购进了许多新发行的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包括第九城市、 51jobs、 中国网通, 以及中国国际航空等。他表示,市场需求量是购进这些股票的决定性因素。在市场超额认购30到40倍、有时甚至是上百倍的情况下,谁都知道股价必涨无疑。 事实上,连Warren Buffet这样的股市大鳄都对中国概念股垂涎欲滴,其他理智的投资者也没有理由就此因噎废食。 在回答《全球财经观察》关于是否会更密切注视中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问题时,Brian表示,不论是本土公司还是中国公司, 他们会关注一切违反联邦证券法的公司。 SEC发言人John Nester 也对《全球财经观察》表示,SEC不会因为某家中国公司受到调查便刻意加强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查,也不会随意给任何国家的上市公司贴上标签。 赴美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 中美经济安全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主席Roger W. Robinson则认为,在“后安然时代”,随着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断突出,黑箱操作 正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财务状况不佳的中国国有企业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并到美国上市来吸收大量资金,而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未放弃对该企业的控制,中国人寿并不是惟一个案。故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会受到更多的监察。尽管Robinson 的观点政治意味浓厚,但似乎不无道理。 过去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有多家中国企业。分析家们认为,由于中国正努力控制经济过热,紧缩银根,导致了融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企业寻求在国外上市的案例不断增多。迄今为止,共有70多家内地企业在美国挂牌交易。而这些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监管和民间集团诉讼的压力。 美国的证券法体系庞杂,其主要出发点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SEC也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己任。而美国的很多律师事务所则专以对上市公司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提起集团诉讼作为其核心业务,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可能成为这些律师事务所的猎物。 首先,某些中国企业由于不熟悉美国的法律体系,并在上市筹备过程中可能不完全按规则行事,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很容易在美国证券监管体系下受到冲击。中国人寿和网易的相继被(正式或非正式)调查应为其他中国赴海外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再次,在中国国企赴海外上市筹备过程中,政府干预几乎无处不在。上市公司通常与国有母公司保持错综复杂的关系,其通过资产重组与母公司划清界线的说法并不令人信服,这也经常成为其受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攻击的软肋。 此外,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并不令人乐观,优质资产被注入上市公司并不代表公司治理也能保持优质。近年来美国正在不断加强对公司治理进行监管的力度, 虽然不能期待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能与美国同步,但在加强信息透明度方面应有所改善。 此次SEC可能对中国人寿进行的正式调查,对后者而言也许是塞翁失马,获得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并逐渐成熟起来的契机。 《全球财经观察》李漫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