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有助于向公众公司转化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续至第二代的,仅为39%;能延续至第三代的,更只有15%。在中国,那些白手起家的"草莽英雄",必须进行一次痛苦的转型,一次艰难的二次创业。 上市后的家族企业,不仅可获得巨额资金,增强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还能从证券市场得到高效率的监督,为其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证券市场灵活的股权交易,还能有效避免家族企业财产变更和继承过程中发生的巨大震荡。 上市时通过对下属企业的改制和优化,资产构成合理,组织结构清晰,这和通过借壳方式以后仍需要通过资产置换、剥离和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比较,无疑非常简单,同时所耗费的时间也较少. 按照现代制度理论,民营IPO公司产权界定清晰、责任分明,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从世界最优秀的公司来看,如微软、福特、杜邦、柯达、通用电气、迪尼斯等,它们都属于民营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在以市场法则为依归的经济中,私有产权的运作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弊:制度欠缺带来消极因素 众所周知,民营IPO公司绝大多数为家族控制的企业,一个核心特征是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合一,这种特征决定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致性与决策过程的独断性。 首先,在向公众公司转化过程中,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常常与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冲突。如果缺乏观念上和手段上的转变,再加上透明度不够,决策失误带来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损失,而且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害。 其次,股权集中可能带来公司庞大的资源被个人或集体所利用。民营上市公司更容易被狭隘的、封闭的团体或个人所操纵,出现运作上的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监管和决策上的内幕重重等问题,最终造成上市公司资源的流失。 一些家族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比例,已经远远超过国内12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截至2003年4月底,A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44.8%,而几大家族对广东榕泰、太太药业及康美药业的持股比例,均在70%左右,朱保国家族对太太药业的持股比例更高达74%。这种过分集中的股权结构,本身就不符合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股权分散的趋势。 家族内部矛盾常常影响公司运作。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利的观点,所谓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家族企业因利益问题出现纠纷已屡见不鲜,而进入证券市场的家族企业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在募集资金巨大、企业资产急剧膨胀的新环境下,也会出现一个利益重新分割的问题。 民营企业上市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热点。这些民营上市公司进入中国股市将能为市场带来不少活力。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上市的中国股市,从制度上防范家族公司的"一股独大"可能对中小股东和一般投资者带来的利益损害,已经成了中国股市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
吴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