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与一些中小企业接触时,惊讶地发现,不少企业竟然放弃在国内A股市场融资的计划,而选择到香港或海外上市。
中小企业在香港或海外上市,所面临的监管制度将比国内更加严格,上市融资的有关费用也较高,而融资额一般偏低。既然如此,在中小企业板已经推出的背景下,为什么有些企业还是愿意舍近求远呢?
据记者了解,作出这样的选择,有的是迫于无奈,有的却是出自战略考虑。中小企业改道香港或海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由于创业板迟迟不开,使许多原来急需资金支持、打算在创业板融资的中小企业心灰意冷,因而改投到海外交易所的怀抱。
二是出于对上市周期的考虑.在国内,企业上市要经过一年的辅导期,再报材料、上发审会,然后排队几个月等候发行上市。而在香港或海外上市不需要经过辅导期,企业只要符合当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标准,一般6个月到一年即可上市。
三是从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方面考虑。有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成长性很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选择海外上市,对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帮助。
四是引进国际投资者有利于企业严格按照国际企业标准运作,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做行业中的强者。
五是出于对股票上市后全流通的考虑。由于不少创业企业都是由创投公司投资的,海外上市有利于创投资金的顺利退出,而国内目前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六是海外交易所频频在国内搞推广活动,向许多拟上市企业伸出橄榄枝。
在中小企业板推出之前,国内中小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尚情有可原;中小企业板推出后,还有不少企业改道海外上市,这确实值得管理层深思。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板的目标是创业板,全流通、国际化等问题最终将会解决,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让众多中小企业“把根留住”,当务之急是要为其提供一个顺畅的融资途径和成長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目前,中小企业板的股票与主板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许多企业的主营业务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创新性不够,成长性不强。我们应该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创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投行在选择项目上,管理层在审核项目上,应多考虑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
来源: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