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高科技企业如何利用中小企业板 | |||||
作者:佚名 人气:27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作为中小企业板孵化地,深圳企业却与中小企业板无缘,使深圳颇为尴尬。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或许将成为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契机 生物制药板块:2004年一季度,生物制药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同比达到45.8%和73.3%,体现出行业复苏带来的高增长势头。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部分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且国内生物制品研发和临床实验成本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海外留学人员也纷纷回国创业,所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人类基因图谱被破译后,基因工程已经成为最有开发价值和市场盈利能力行业,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深圳利用中小企业板的主要困惑 作为中小企业板的孵化地,深圳企业却大多数与中小企业板无缘。 我们尴尬地发现,在截至目前已发行并上市的近3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名单中,广东只有5家,其中珠海达到3家、而深圳、广州分别只有1家。相比之下,浙江公司几乎占1/3。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一直是深圳经济的一大亮点,截至2003年年底,深圳中小企业约有13万家,其工业产值占全市的64%,利税占全市的51%,而且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有75%是中小企业。深圳的中小企业虽然也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企业一样一直受融资难困扰,但生长环境相对优越,2000年以来,深圳中小企业受创业投资的惠顾的程度也最大。据深圳市创投公会最新发布的2003年深圳创业投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深圳市创投机构累计投资51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项目346家,其中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238家,投资总额269765.22万元。近年中国创投行业处于低谷,但深圳中小企业还是让创投行业得到一些慰藉。据统计,2003年深圳市40家主流创投机构共投资了93个项目,投资总金额157430.28万元人民币,累计364家被投资企业已在境内上市2家,境外上市17家;准备在境内上市20家,在境外上市13家;被境内上市公司收购4家,境内非上市公司或自然人收购19家,境外收购3家;原股东回购13家;管理层收购4家。 然而在中小企业板启动之后的一个多月之后,深圳却只有大族激光一家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符合上市条件的种子企业并不多。据了解,目前在中小企业板已经过会的企业除大族激光,只有成霖洁具与深业物流两家。这就是当前深圳利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中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 1.深圳中小企业的绝大多数距目前的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有显著差距。 按照目前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标准,企业在上市之前不仅要体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同时还要形成较为稳定的主营业务,并且在所属行业至少是细分行业中具有垄断性的龙头地位。而有关资料显示,深圳20.2%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65.8%处于成长期阶段,另有14%的企业处于发展中的成熟阶段。也就是说,目前深圳中小企业的绝大多数距目前的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是有显著差距的,这些企业至少在短期内将无法通过中小企业板来进行融资的。 2.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板还是主板上市,上市条件都比较苛刻,等待时间太长。 对于进入成长期的大多数深圳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扩大生产所必须的场地、设备资金的投入,产品营销过程中周转资金的投入。此阶段企业资金缺口最大,而一旦得不到持续的资金供应,企业不仅失去快速扩张的机会,还会面临被兼并和破产的危险,因此,往往因为等待时间太长而最终只有被迫放弃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或者寻求其他融资途径 在1999-2000年期间,传闻深圳要推出创业板的时候,深圳为中小企业板培育了一批上市资源,如太太药业(现更名为健康元)、金蝶软件、金证股份、万德莱……这些抢眼的企业都曾在未曾开启的创业板舞台上彩排过。然而从那时到中小企业板问世,已经4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年的许多企业终因等待时间太长而另觅他途,如太太、金证、长园新材等已经落户主板;金蝶跨过罗湖桥去了香港;而“电话大王”万德莱已经破产。 3.政府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定位不明确,同时也没有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跟进。 早在2000年深圳就有很多中小企业显示出很好的发展潜力,深圳的风险投资一直都领先于全国,但结果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大做强。同时许多企业上市的冲动并不强烈,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如朗科、同洲、航盛等公司由于中小企业板迟迟没有开出来,其上市工作也停顿了下来。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但政府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定位不明确,同时缺少差别政策、也没有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跟进。是深圳没有将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候选名单中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浙江、江苏以及珠三角的其他一些城市如珠海等地方政府很早就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民营企业,将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的改制上市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深圳应抓住中小企业板的契机 中小企业板其实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状态的一个缩影。深圳曾经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产品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以及出口量等多项指标上在国内名列前茅。但是,随着资金流向其他地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正在下降。要重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雄风,中小企业板正是一个契机。 (一)将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明确定位为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之一。 深圳应借鉴浙江、江苏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做法,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从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作为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战略的最核心定位。 为此,政府首先应制定深圳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的总体方案与规划。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研确定一批重点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名单。要让中小民营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是在支持、扶持它们,促进它们的不断发展。 其次应集中政府行政资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的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为企业举办各类座谈会、培训班以及各类讲座;为企业举办各类上市推介活动;二是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量身打造的专门指导,帮助企业做好总体策划,使其在主业定位、股本规模、股权结构,发起人和中介机构的选择上都尽量少走弯路。三是开设所谓“绿色通道”,专门为解决特定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出现难题而提供特定的服务。 第三是配合监管部门,督促企业树立诚信观念、规范经营,促进上市保荐制度真正有效落实。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仅10个交易日的江苏琼花由于隐瞒投资损失,受到深交所谴责。由此,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诚信的拷问,对保荐制的质疑。由此可以推测,监管部门对今后中小企业板拟上市公司的审核及相关保荐人制度的实施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在培育和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督促企业管理层树立诚信观念、规范经营,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二)在继续发展壮大制造业的同时,大力营造创业环境,使深圳成为我国高科技的创业中心、孵化中心。 在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优惠政策等方面,深圳的优势正趋于弱化,深圳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不过,深圳在产业配套、经营理念、企业家素质、市场机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还保持和发展着自己的优势,而深圳创业企业的成长性和成功率,也让很多地方难以望其项背,这意味着深圳高科技创业的综合成本是国内最低的。因此,深圳完全有可能通过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继续发展壮大制造业的同时,大力营造创业环境,使深圳成为我国高科技的创业中心、孵化中心。而要成为全国性创业中心,深圳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开阔的胸怀,采取积极的态度,与珠三角和其他地区开展合作,聚合各种创业资源,最终形成创业企业源源不断涌现的局面。深圳移民城市的特点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如果能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政策配合,相信这一构想有很大的实现可能。 (三)推广和普及概念研发的思想,建立概念研发队伍和机构,引进和培养概念研发的人才。 所谓概念研发,是指根据市场的需求,利用现有技术的可能实现方式,通过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的合理组合,设计出适销对路产品的过程。概念研发在时间段上先于技术研发,没有好的概念研发,技术研发要走很多弯路甚至前功尽弃。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概念研发对于高科技公司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长。深圳远离技术源的现实,又凸现了概念研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台湾的经验已表明,加强概念研发,是技术原创能力比较欠缺的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深圳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推广和普及概念研发的思想,建立概念研发队伍和机构,引进和培养概念研发的人才。 (四)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 高科技产业最终要走上自主发展的方向,如果长期依赖外资的推动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产业。深圳已经在自主发展的方向上有了很好的开头,怎么样保持和发展这种势头,关键是提升科技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企业家的继续教育问题已成为深圳高科技产业上新台阶的瓶颈。继华为、中兴之后,深圳多少出现了企业断层,很多企业发展到亿元规模之后长期徘徊不前,其中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跟不上。 深圳科技企业家群体在国内无疑是优秀的,但与企业发展的现实比较,他们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深圳企业要“走出去”,不注重继续教育就难有大的作为。事实上,现在深圳的企业,已普遍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无法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尤其是对企业家的培训。为此,建议政府制定一个高科技企业家5年强化培训计划,聘请境内外大师级教授、战略家、业界领袖共同拟订适合深圳情况的教学大纲,分步实施,坚持数年。 (五)充分发挥非赢利组织的功能,探索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适合深圳特点的远程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 创业企业成长依赖的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环境,除了我们通常列举的配套环境、政策环境等等之外,还应该包括人文、商业、资讯、技术等环境。我们过去一味强调产业内部环境,忽视了产业外部环境对创业的支撑作用,很多开发区、孵化器缺乏商业配套和人文关怀,创业人士在冷冰冰的混凝土中很难激发出創业的灵感。 公共资讯平台和技术平台的缺乏,也给创业企业迅速聚集创业资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造成很大困难。非正式沟通渠道的欠缺,使得深圳很多企业家成为孤独的创业者。建议深圳今后应该充分发挥非赢利组织的功能,打造资讯、技术和交流的公共平台,探索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适合深圳特点的远程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通过信息和业内经验的快速传播以及技术成果的快速转移,使深圳成为便捷的创业城市,通过俱乐部和其他非正式沟通平台为创业人士提供心理层面的服务,使深圳成为有人情味的创业城市。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何诚颖 李翔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