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美国“借壳王”反购 民企海外上市第二条通道 | |||||
作者:佚名 人气:26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我们今年完成的两个中国企业反向收购案例,预计年底前可以在美国市场上市。” 天狮集团有关资料介绍,公司集生物技术、地产、教育、文化、旅游、物流、金融、投资于一身,业务极其庞杂。 李金元去年曾表示,天狮股票将选择时机在美国、香港、新加坡、德国、英国等地上市。现在,天狮则选择了在美国借壳上市的方式。 美股IPO式微 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借壳上市并不是从今天开始。 有据可查的最早案例是,1999年11月15日,成立仅一年时间的北京世纪永联在美国OTC BB市场借壳成功。反向收购后,壳公司YNOT(后更名世纪永联)的股价在10天之内上涨了2000%,被推荐为该周的“明星股”,市值一度高达6亿人民币。 2001年8月,深圳明华集团借壳OTCBB的“泛亚达国际公司”,后将之更名为“明华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长于收购案例研究的专家汪康懋将发生在1999年至2001左右的中国企业美国借壳活动称之为“第一波浪潮”。有迹象表明,“第二波浪潮”从去年底开始涌动。 除中国汽车系统、天狮国际外,至少还有8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成功借壳,其中包括新亚洲食品集团、蓝带啤酒公司、深圳雅图公司、保定Solartouch公司、山东宏智广告集团、四川电器、闽灿坤、托普集团等。 根据美国投资银行协会(NIBA)主席Jeffery Adduci提供的数据,自从2000年以来,NIBA的承销商仅完成了32个股票发行案例,而只有极少数公司通过IPO或二级市场发售募集到2500万美元及以下的资金。 美国IPO高级分析员Jeffrey统计,1999年IPO融资高达1006亿美元,2000年美国市场上公司IPO的家数及融资额为422家、974亿美元,2001年91家、370亿美元,2002年82家、融资额270亿美元。 张志浩介绍说,今年1~6月份,全美三大股票市场成功进行IPO的公司只有8家,其中融资额在2500万美元以下的只有2家。 显然,近年来美国股市IPO市场日渐式微。 Jeffery Adduci分析认为,由于IPO市场缩水,许多公司纷纷回过头来,以反向收购的方式作为上市的主要途径。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01、2002年美国市场通过反向收购及私募融资的金额则达到800亿美元、360亿美元。 二级市场上,中国公司股票极受投资者追捧,总体表现远远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据USX China Index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22个市值大于5000万美元的中国股票指数涨幅达到136%,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与道琼斯指数分别上涨52%、22%,中国股票指数总体上涨达到纳斯达克和道琼斯的2倍与6倍以上。 “美国股市的中国概念热,加上IPO市场的低迷,中国公司自然会选择反向收购方式达到借壳上市。” 民企海外上市第二通道? 汪康懋认为:“美国主流的投资银行从来不会推荐中国公司去买壳,而且这些公司很难融资”。 有报道称,世纪永联目前在OTC BB市场的股价已跌至0.2美元左右;而当年预计首期可筹集资金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的明华集团,至今尚未从OTC BB市场融到任何资金。 蒂姆说,我们在进行项目评估时掌握的标准是,进行反向收购的公司,如果是传统行业,必须是上年度净利润大于1500万元人民币,增长率在至少达到10~20%之间,并且公司有实在的业务拓展计划,包括行业整合、新产品或新市场开拓等。” 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增长率应大于30%,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未来1年内可以达到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税后利润,并有可信赖的商业计划书。此外,“企业必须拥有专利技术,并且在同类技术中具有竞争优势。” “借壳上市是中小民营企业上市最通常的方法。”蒂姆介绍说,这避免了直接上市的昂贵成本和较长过程,3~6个月可搞定,且再融资没有时间规定,借壳费用在40~60万美元之间。 一旦反向收购完成后,公司可以选择私募方式融资,或者在公司达到美国证交所的上市标准,申请上市以后发行股票。如果选择私募,一般有一个折扣率,通常是股价的70~80%。 蒂姆透露,中国汽车系统完成反向收购后的几个月里,已经有多家美国机构投资者表达了投资意愿,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也有机构来咨询。但公司的想法还是先不私募,上市以后再说。 美国投资者之所以对中国公司感兴趣,除了考虑公司基本面外,一是想借此分享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此外,美国不少人预期,人民币在自由兑换之后至少会有相应的升值。果真如此,持有以中国股票,即使公司业绩本身没有增长,其在美国的业绩也会因人民币的升值而增长。 廖新军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