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诚成文化后才查出未披露担保2亿 解危三招 ●1、清查出一直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额近2亿,并继续追查 ●2、催公司第二大股东还清贷款 ●3、成立重庆奥园,发展地产项目 日前“奥园发展”(600681)发布特别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正在对尚未披露的对外担保事项进行查证核实,目前已核实清楚的担保金额为1.324亿元人民币和500万美元。这应该是新任董事长游文庆没有想到的。 记得在5个多月前,对于记者“为何仅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奥园集团有限公司(奥园集团)就决定入主‘诚成文化’(今年7月10日更名为奥园发展)?”的疑问,游文庆满面春风地说,“这个壳很干净”。而现在,对于奥园集团来说,这个壳却可能因过亿未披露的担保变成了个黑洞。 已查出担保2亿 据了解,奥园集团是在两个月前正式介入诚成文化后感觉到这个壳有些异样而开始大规模清查的。 奥园集团今年2月份以6396万元的代价从湖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手中受让了诚成文化的11.30%的股权,5月份在有关股权转让手续办理完毕后,主要来自奥园集团的公司新领导班子正式全面介入公司的管理。 然而不久就出现一场离奇的诉讼。6月初,诚成文化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汉口支行申请对被申请人武汉市天鹏商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公司采取诉前财产保权,冻结查封被申请人财产价值2070万元元,公司作为被申请人已被列入此案。但新班子却发现公司存有与本次担保的相关文件。 在此后的清查中更是核实公司尚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金额为1.324亿元人民币和500万美元,而目前清查尚未结束,诚成文化时期的担保黑洞有多深还是未知数。 尚无处理意见 在逐渐浮出水面的为数过亿的担保事项中,被担保方未提供反担保的不在少数,而且其中部分担保将在下半年陆续到期,如果被担保方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偿债的义务很可能就要由奥园发展来承担。 奥园发展董事会秘书许伟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遗留的未披露担保事项目前对公司还未造成不利影响。公司目前还在清查、核对,最终的结果还未出来。至于最后如何处理这些担保事项,到时候还是要听专业机构的意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核实的担保中有几笔款项是奥园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使用的。据悉,此前湖南出版集团在入主9个月后就退出的原因之一就是与这位二股东之间难以磨合。 奥园发展日前公告称,公司已敦促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尽快还清此笔借款,并保留诉讼的权利。这是否会导致公司第一、二大股东之间出现裂痕并进而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呢?毕竟奥园集团仅持有上市公司12.45%的股权,与海南诚成集团之间的持股比例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 大股东力挺奥园 不过看来奥园集团比湖南出版集团更积极。许伟文告诉记者,奥园集团此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有所准备,目前公司一边在清查历史遗留问题,一边在准备开发项目———奥园集团正在帮助公司尽快走上正轨。 奥园发展日前已经决定与控股股东奥园集团共同成立“重庆奥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奥园发展占49%),在重庆开展房地产业务。 许伟文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原来是奥园集团的,已经做得有点眉目了,而上市公司目前比较困难(去年每股收益-0.246元、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031元),参股重庆奥园,对公司利用第一大股东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优势,快速推进公司房地产开发经营规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在大股东的支持下,公司面貌尽快有所改变”。(强燕) 民企借壳应谨慎 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选择借壳的方式迂回进入证券市场。人们对民企也抱很高的预期,希望借机制灵活的民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持久地提升上市公司乃至市场的整体水准。但现实是,相当多的民企借壳公司业绩仅在重组当年呈高速增长状态,此后不久就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状态,变脸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据统计,1999年重组的公司,到2001年已有12家业绩处于亏损的状况,约占当年重组公司的一半;2000年距现在仅1年多,却有6家公司的业绩跌入低谷,占当年重组公司的30%。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民企借壳上市的整体效果令人担忧。 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壳公司本身基本面差,如存在严重的资金被占用问题、担保问题所导致。由于很多壳公司的治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很多问题都是在新股东入主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使得新股东承担着极大的整合风险。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科利华重组阿城钢铁,由于对阿城钢铁公司债权、债务等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公司负担沉重,而且新的管理层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加强新业务,以致于公司2002年被特别处理。 北京颐和丰业接手的北大科技是被前大股东几乎掏空的壳,而且还有诸多未披露的担保、诉讼事项,这些事项如一个个未引爆的地雷,一旦引爆,对公司将是重创。 吴谭/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