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买壳之父”刘梦熊自曝秘诀称新规对生意无碍 | |||||
作者:佚名 人气:30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4月1日后香港联交所收紧借壳,许多仙股面临清盘,然而“买壳之父”刘梦熊坦称:新规则对生意无碍 今年2月下旬,北京首创透过旗下香港北京财务投资入股信用卡防盗,持股11.78%,成为第二大股东。刘晓光说入股信用卡防盗,是因为这项专利技术,配合首创在内地的关系,市场潜力巨大。上市公司方面也称不会改变业务,也不会走多元化路线。 通常人们把借壳和注资联系在一起,看作一个硬币的两面。但刘梦熊认为,“买壳不一定要注资”。他举例说有一类借壳者是为了建立战略拐点,实现公司转型,如早年船王包玉刚借壳九龙仓,成功地赶上了香港地产的好时光,又躲过了船务的低谷。当时的九龙仓集团控制着一个巨大的广泛的陆地资产,一些旅馆、仓库、集装箱转运站、船舶码头、商业和居住区设施和公共交通设备。 刘梦熊没有明言首创要借壳信用卡防盗,但是他算了一笔账:现在中国境内银行有5亿7000万信用卡用户,假定有1/10的人购买信用卡防盗的服务,则共有5700万客户,按照每年60元的使用费计算,上市公司每年有34.2亿元的收入,以10倍市盈率计算,市值可以达到342亿元,这相当于首创当前的总资产规模。当前,信用卡防盗正千方百计扩大与内地银行签约,以推广其产品,而首创与内地银行的关系,可令这一推广提速。而黄金富还有很多小发明,都没有注入这家上市公司,如果卖给首创,另起炉灶也不难。 首创成为信用卡防盗的第一大股东,刘晓光应该是志在必得的,至于借壳的路径,刘梦熊表示不便说。但他十分推崇大华国际的做法,首创或许也会走这条路线。 新规则仍可能做修改 刘梦熊指出,今年是香港立法会选举年,将于9月12日投票。有关人士可能会炮轰联交所的新政,最终导致新政再做修改也不无可能。毕竟,联交所的新政并非行政法规,特别是该所在2000年上市后,作为一个企业的属性更为明显,这些规则也应该视为商业决定看待,并非不能修改。 联交所有531家机构投资者,有交易席位的498家,其中知名的大行仅20家左右,对这些大行来说,新规则没有多大影响,因为他们的主要盈利点在IPO业务。但对于其他多数中小行来说,这些中小行通常都会喜欢炒价格较低的股票,因此存在重组机会的仙股往往会得到他们的垂青。 在借壳重组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投资获利机会,令人记忆犹新的例子如李泽楷1999年借壳得信佳(1186,HK后改名为盈科),原本每股4分钱无人问津,李泽楷进入后,复牌升到3.2港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反,如果任由一家上市公司破产,最终的债务清偿可能不到1%,这还是理论数字,如果扣除给清盘人和会计师、律师行的费用,可能等于零。这样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的最后一点血汗被那些中介榨干,而受损的是股东和债权人。上海地产富豪周正毅被查办后,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地产停牌,由安永负责审计,从2003年6月计算,8个月即耗费了各项专业费用1亿元。 新规则下,“白武士”只有眼睁睁看着这些仙股坐以待毙,等待清盘。而这些中小行则失去了大量的获利机会。 不仅这些中小行断了财路,那些困在仙股的投资者,更是叫苦连天,抱怨联交所新规则是保护未来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却剥夺了现有仙股股东脱身的权利,他们只能眼看着手中的股票变成墙纸。 刘梦熊点评道:本来联交所的本意是防止不法之徒往上市公司装垃圾,把稻草当金条卖给上市公司的行为,但是规定得过于苛责,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不利于股市中的仙股获得新生,那些债权银行也将成为受害者。 《财经时报》 苏娜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