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美的,到万家乐、宇通客车、深圳方大,近期一批上市公司已实施或正在发生经理层收购行动,由此所带来的公司所有者结构的改变,意味着这些公司既跳出了国有控股的模式,也有别于一些家族控股企业。而收购公司的经理层能否充分珍惜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使上市公司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真正发挥出领先优势,也格外引人关注。
如果说产权改革最早的大众交通和大众科创,当初公司职工持股会诞生时,市场对其实质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朦胧,那么今年2月粤美的经理层收购方案完全浮出水面时,市场的普遍评价是: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权益问题,有利于消除国有控股造成的委托人失效的痼疾。及至日前万家乐、宇通客车、深圳方大等收购计划出台后,市场人士在感叹上市公司产权改革进程加快,担心这些公司是否会出现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同时,也对它们寄予了加快推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期望。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年来,国有股“一股独大”造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已成为市场各方人士的共识。实施经理层收购,在某种意义上,将促进上市公司多股制衡格局的形成,同时,上市公司的经营层与公司控制权紧密相连,意味着其与公司的利益高度一致。有关人士指出,粤美的、宇通客车这批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完善公司治理,认认真真发展公司主业,对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等加大自控力度,逐渐摒弃目前许多公司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与此同时,与新近出现的家族控股型上市公司的另一种“一股独大”不同,目前实施经理层收购的公司,其经理层对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比例基本没有超过30%,而四家家族控股型上市公司中,家族控股比例最低的也已超过了55%。而另一方面,粤美的、宇通客车等公司的上市均比较早,其经理层没有财富迅速放大这种经历,这些公司基本都是当年的创业者成为目前公司的核心收购者,如粤美的的董事局主席、总裁何享健,宇通客车的总经理汤玉祥,深圳方大的董事长熊建明,以及万家乐的“原创”董事潘泽明,均成为经理层收购行动中颇受关注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经理层收购行动也并非不存在着任何问题,目前市场对经理层收购的非议主要在于定价。粤美的等收购案例显示,完全由上市公司及所在地方政府自发完成的产权改革,基本上是自己给自己定价,有些公司的定价甚至低于公司每股净资产,其公正性令人怀疑。因此,如何对上市公司股权合理评估,如何加强对收购定价的规范,尚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此外,对于带有一定私有化色彩的经理层收购,政府最终会对其表现出何种态度,这些收购公司股权转让能否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不仅是宇通客车等公司的“悬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影响此类上市公司控制权改变的进程。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