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MBO 操作 >> 正文
MBO是国企改制的桥梁——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放生           ★★★ 【字体:
MBO是国企改制的桥梁——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放生

作者:佚名     人气:46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向哪里去
    《总裁》: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近几年,抓大放小的策略成效如何?
    周:抓大放小的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可以说,经过这些年改制,地方中小型企业的改制问题基本解决了。
    但大型企业与特大型企业的改制思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
    象中国石油、中国电信这样规模的特大型企业的改制有其特殊之处,完全不同于大中型企业。比如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走海外上市的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是目前国企改革的难点。
    我认为大型企业改制可以试行经营者群体持股和MBO的方式。长期以来,政企分开始终作为国企改革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虽经多年努力,仍达不到目标,问题的症结在于,只要政府仍控制企业的产权,政企分开就是不可及的目标,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多元化。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如此产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然形同虚设。这就需要我们调整产权结构,实行经营者群体持股或者进行MBO是一种可行的产权改革方式。
    经营者群体持股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总裁》:对于国企改制,也就是近几年里我们才真正触及到产权改革,您对于通过经营者来实现产权改革是很赞成的。
    周: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些人对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参与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要投入?国企的包袱很重,体制也不好。民营企业的实力还比较弱,在很多重要行业,民营企业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
    中国的石油企业、电信企业在海外上市时,外资很感兴趣,但人家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哪些企业真正有利润空间。外资对于进入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很谨慎的,B股开放的时候,中国的投资人异常热情地抢购,而外资却纷纷套现逃跑。
    中国有很好前景的潜在企业很多,怎么才能让这些企业浮出水面?我认为,企业的经营者才真正知道这里面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因此不管是企业改制也好,强化管理也好,能把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做到多大,只有企业的经营者才清楚,因此,经营者群体持股是国有企业改制的突破口。把股权结构调整之后,出资人也就到位了。
    经营层持股最怕股权过度平均
    《总裁》:1995、1996年期间,股份合作制搞得比较热闹,实际上,这也是产权改革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小企业做了很多尝试,可后来很多企业改制后国有股占60-70%,改制的效果并不好,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周:第一、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合作制是不应该有国有股的。高比例的国有股是造成改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股份合作制是平均持股。因为平均持股,每个员工都有,经营者与员工是相对平均的,就是因为太平均了,变成了福利持权。股份合作制这种形式对一些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企业、区域性的企业,是比较适用的,但这种形式绝对不适合大企业。
    职工持股问题,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是要自愿,二是要防止搞成福利性的,大家人人持股,天天追着你要分红,又变成一种短期行为。在江浙地区,很多股份合作制企业在1997年以后就开始调整,如经营者回购、收购股权等,目前基本上股权都向经营者群体集中了。

    因为融了资所以更有效果
    《总裁》:我觉得中国的股份合作制是一种特殊的MBO,也就是EBO,即员工融资收购。现在,我们开始搞MBO,应该有一些更特殊的意义。
    周:它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经营层需要融资收购。
    在企业改制进行经营层持股的时候,如果这个企业的资本规模不大,经营者还有可能拿出一定的钱投入,在其中持有一定的股份,但当企业的规模比较大的时候,经营者持有一定的股份就比较困难。那么经营层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持有股份呢?
    1、 经营者持股一定要拿钱,不能搞无偿量化,“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掉的馅饼解决不了体制问题”。经营者不投入就无法承担经营风险,责任主体仍难以到位。
    2、 经营者能拿出来的钱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融资。
    如果要让经营者承担更大的风险,就要让他有决策权,同时就要提高经营者的持股的比例,这就需要融资。只有通过经营者融资、负债的方式来加大他对企业的投入量和持股量,让他承担更多的风险。股东和企业的风险才会减少,企业才有长远发展。说到底,我认为中国MBO的意义就在这儿。
    拿出金融资产的60-70%来买股权
    《总裁》:经营者出多少钱入股合适呢?
    周:我认为这不能用简单的数量去核定,因为存在地区、行业和企业收入差异,南方和北方就不同。在南方,让一个总经理拿出几十万来入股可能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工资和年薪就比较高,但如果在北方,恐怕难度就很大。我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咨询经验,得出一个大体的评价指标,也就是经营者所出的现金应该达到他全部金融资产的60-70%,这是个比例问题,而不是量的问题。
    假如一个人有1000万,他拿出10万入股,他仍然可能不负责任,因为损失了这10万元,对他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他拿出1000万的60-70%来入股的时候,他就赔不起了,他必须把自己与企业牢牢地拴在一起,同甘同苦。
    股转债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作法
    《总裁》:国有企业搞MBO,从股份来源和资金来源上,你有哪些好的方案。
    周:目前,MBO资金的来源途径在不断拓展,比如说:可以向私人借钱、通过信托的方式等等,我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一种很现实的作法,就是国有股转成国有股东对企业经营者的债权,即经营者承债持股。股转债有这样几个优点。
    一、 解决了股份来源的问题。为了加速国企改制的速度,有必要将国有股转债跟国有股减持结合起来,股转债实际上是更广义的国有股减持的一种方式。
    二、 国有股权实现部分变现。股转债之后,国有资产变现,国家安全退出,因为债权人是不承担风险的,这个风险由经营者个人承担,而不是企业。

    三、 改制之后,国家实际上增加了收益。中国的国有独资公司,原则上是不分红的,国家是股东,但拿不到分红,那么经营者持股之后,它就改成了一个真正的股份公司,国家可以作为股东来分红。这样,对国家、对企业都有好处。
    四、 解决了资金来源的问题。经营者一次拿不出钱来,通过股转债,就相当于他拿现金给了政府,只是当时没给,是分期付款。
    有人认为,这样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实,股转债也是国有股减持的一种形式,它需要经营者与政府签订一个负债合同,只不过具体付款方式是一次性把钱拿走,还是分期付款的问题,股转债也就是分期付款。
    至于转让的价格,对于很多法人股转让的案例,通常是以企业净资产为定价基准的,股转债的定价原理也是以企业净资产为定价基准的。
    至于股转债要不要付利息,利息是多少?这很容易通过协商得到解决。
    持股比例多少才合适
    《总裁》:经营者持股比例达到多少,改制效果才能比较好呢?
    周:对于持股比例,我的看法是这要看企业的规模是多大,如果是小企业,那么很容易就可以实现100%股权的转让。但如果是大企业,经营层购买1%的股份,可能也很难。
    一、 取决于经营者能拿出多少钱。他自己能出多少钱,他有多大的融资能力以及经营层个人承债的心理底线是多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经营者的持股比例。
    二、 取决于政府的产业政策边界,也就是说,国家对于改制企业所属产业的股权政策是什么。如果产业政策要求这个行业国有股不能低于51%,那经营层的钱再多,持股也不会超过49%。如果产业政策规定国有股底线可以退到30%,经营者就有可能达到70%。也就是说,政府的产业政策的边界是经营者持股的最大极限。
    当然,我们希望经营者持股比例大一点好,因为持股越大,风险也越大,责任也越大。
    国有股可以转为优先股或部分优先股
    《总裁》:我们编辑部在研究MBO的时候,我们认为MBO一般是指经营者和经营层(包括职工持股这一块)持股占到公司总股份的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
    周:这个定义在中等规模以下的企业是可以的,但不绝对。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实行经营层持股,但比例还没有成为第一大股东。
    《总裁》:国有企业改制的时候,如果不是有多个法人股,而是只有一个国有股的情况下,即使经营层持股达到49%,他的产权改革应该说还是没有完成。
    周:是这样的。这种情况,有时候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经营者持更多股份,有时候是经营者融不到更多的钱来控股。但是国有股份太多,确实有时候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国有股转成优先股。就是说,国有股股东旱涝保收,收取红利,不管其他。或者可以将国有股的一部分转化为优先股,确立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
    MBO也要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总裁》: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经营层要想融到更多的钱来收购更高比例的股份,非常需要吸引外部股东的介入。
    周:我认为:1、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由经营者全部收购,就是国家完全退出。2、经营者可以和其他战略投资人一块收购企业。3、我不太赞同完全由企业的内部人持股,这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觉得股权最合理的结构就是相对分散,合理集中。MBO也应该吸收不同来源的产权主体,包括国有、外资、民营、法人、经营者、职工、证券基金、产业基金,形成相关利益范围内的持股。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各种股东的融合。有些保留一定比例国有股也是必要的。
    在这个持股群体里面,谁占的股份比较大好一些呢?第一、经营者群体持股要相对大一点。第二、跟产业关联度大的战略投资人要大一些。比如搞医药,就最好找一个医药产业的投资人进来,这样就会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中国的MBO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制度变革
    《总裁》:这样看来,中国的MBO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中国特色,与国外MBO是不同的了。
    周:中国的MBO更多的是制度性的,它是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一个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制度变革的意义。
    而国外的MBO,制度意义不是第一位的,他们主要是通过MBO的方式收购、分拆、变现,能够在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是经营的一种手段。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