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思考“中远模式”做强境外国企           ★★★ 【字体:
思考“中远模式”做强境外国企

作者:佚名     人气:31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进入新世纪后,如何做大做强境外国企?中远境外企业以其发展壮大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中远模式”的可行性,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正确性,回答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做大做强”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要解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注意解决国有资产经营者自身的保值增值问题;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以防止国有资产经营者的信仰、信念、信心的流失为前提;要做大做强境外国企,必须坚持激励与监管两轮驱动,必须改革产权的拥有形式,提高对产权的控制能力。
    中远集团及其境外企业的基本概况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43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远洋航运界的著名企业。
  中远(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试点单位。至2003年底,中远在境内外拥有和控制远洋船舶570余艘、2877万载重吨。1994年以来,货运量连续10年超过1亿吨,2003年达到2.15亿吨。远洋船舶运力规模处于世界前列,集装箱船运力位居世界第六,散货船运力位居世界第一。
  中远43年的历史是一部“走出去”并发展壮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务院大型企业集团试点政策指引下,他们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改革境外企业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境外资源,在国际化经营中出人才、出市场、出效益,境外企业的队伍建设、市场份额、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上了一个台阶。2002年底,中远境外总资产694.4亿元人民币。2003年底,在境外拥有区域公司9家,职工4600多人(其中中方人员410多人),航运服务体系和航运相关企业遍及全球。境外企业成为中远集团的半壁河山和重要利润来源。在打拼国际市场中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做大做强了中远境外企业。
    中远搞好境外企业监管的基本做法
  43年来,中远坚持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远特色的境外企业经营管理和监管控制的路子。
  (一)以建设一流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改革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控管理。
  中远党政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对境外企业的领导。中远制定了建设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境外企业监控管理规定和办法,并认真抓落实,从而使境外企业经营和监控走在全国前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中远先后在亚洲、欧洲、美洲、澳洲、非洲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建立了76个航运代表处、集装箱管理中心、合营公司等。然而,这些机构普遍规模不大,多数不搞经营不创效益,靠总公司拨款养活。众多的境外机构分散在世界各地,各自为政,事无巨细直接对国内中远总公司,总公司对其管不好、也管不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这种小、散、乱的格局和落后的管理体制面临“三个难以”。即:难以适应国际竞争需要,难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难以走出去并做大做强。1994年以来,中远从资产重组、调整业务关系入手,对驻外机构归并整合,形成9大区域公司,建成了“区域公司-→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基层业务网点”
  的管理架构,为实现驻外机构由吃“皇粮”向盈利转变,由分散管理向分层管理转变,由单纯服务型向经营创效型转变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完善激励与监管机制,保证对境外国企的有效监管。

  与境内国企相比,境外国企处于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因此,境外国企更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纪委书记出身的中远总裁魏家福等公司领导认识到,为监管而监管只能是被动的、静态的监管,既不能保值增值,也难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加大激励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才是主动的、动态的监管,是合用两种手段达到一个目的的最佳选择。于是,中远在国企界率先提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境外企业的监管。一方面,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发挥其经营管理的潜力;另一方面,以与激励机制相匹配的市场化监管机制制约经营者,规范其经营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实践证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并举,是中远境外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最基本的保证。
  1、建立健全使经营者不想、不用、不愿流失国有资产的激励机制。
  (1)建立了国际市场认可的经营者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中远领导者懂得,政治上有教养的经营者是不会贪污受贿的。为了适应境外企业发展需要,中远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以国际市场认可为标准来选拔、培养和使用境外企业经营人员。中远实行了境外企业人经营人员选调、派出前谈话、回国述职、跟踪考核等制度。他们坚持在全集团范围内选拔外派干部,并通选派到境外不同区域公司任职,或送到党校以及境外名牌大学、著名跨国企业培训等形式,造就了一支政治上强,熟悉国际市场、熟悉外国政治法律制度、具有管理跨国企业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也是中远境外企业的经营者们不想流失国有资产,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2)建立了分配激励机制,使境外企业领导人员的贡献得到组织和市场的认可。中远领导明白,境外企业人员特别是经营者的一切努力及其创造的效益,都是在向党和国家、企业、市场、同事、亲友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并期望得到认可。而在所有认可中,组织和市场的认可及认可的程度,直接关系对其的激励及其激励的程度。为了做到有效激励,他们较早改革了境外企业参照外交人员工资标准的制度,实行了年薪制,并制定了一套既认可经营者个人价值、又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还能将经营者所得与企业效益和长远发展紧密挂钩,并反映所在国家同等企业、同等岗位收入水平的分配制度。比如,实行境外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认购股权制度,实行境外企业中方人员薪酬属地化。
  五年来,有效的激励加上有力的监管,集团总公司下属二级领导班子成员400多人,没有一人因经济问题违纪违法。这种以认可经营者价值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境外经营人员不用流失国有资产也能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从而为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了各种荣誉激励机制,不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他们坚持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更注意用荣誉表彰等精神手段激励中外员工。如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年度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精品航线”等评先授奖活动,集团都安排境外单位和员工参加,与国内单位一样评比、一样授奖。
  中远对境外企业中方领导人员实行家属子女随任制度等政策进行激励。中远澳洲公司在总裁魏卿的倡导下,形成了“发扬团队精神,创造非凡业绩”的企业文化,并制定了“充分发挥中外员工两个积极性的十项原则”,从而将占员工总数88%、来自16个民族的117名外籍员工的理念和行动统一在公司文化之下。中远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关键时刻体现得更为充分。2000年6月,澳洲公司在外交部、交通部和集团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冒着炮火到政变的所罗门组织接运我国侨民,配合中远集运“阳江河”轮圆满完成了撤侨任务。中远人的爱国奉献精神受到外交部的高度嘉奖。这些荣誉和待遇成为激励中外员工为中远建功立业的动力,也是他们不愿流失国有资产的重要原因。

  2、建立和完善使经营者不能、不让、不敢流失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
  中远领导班子认为,强有力的监管是做大做强境外企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年,中远始终坚持放权到哪里,就监管到哪里;激励力度有多大,监管力度就有多强。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出资人监管为主导,以所在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企业规定制度为基础,以企业领导人员、对外投资、财务资金、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以所在国家的监督、审计、检查为手段的监管机制。
  (1)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管。要监管好国有资产,首先要监管好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因为,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是从国有资产经营者的信仰、信念、信心的流失开始的。中远监管境外企业领导人员的做法是:党委重视,专人负责;制定了领导班子行为准则和议事规则;健全了党组织,使党员干部置于党组织监督之下;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监管相结合;做好日常考察和年终考核,连续三年,总公司党政一把手或给下属党政一把手及其配偶写慰问信,或发短信,使他(她)们身处异域,也能感受到组织的信任与温暖;抓好凝聚力工程建设,加强班子成员回国、出差及其家属子女随任、探亲的管理。完善的监管机制,保证了企业领导人员不能流失国有资产。
  (2)依靠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境外企业,首先是所在国家的注册企业,然后才是国内出资人的企业。因此,依法明确境外企业的产权关系,就能通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监管境外企业,从而有效地保护出资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远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都要认真研究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搭班子时,都要配备懂法律的领导成员;组建公司时,都要聘请当地资深律师当法律顾问。同时,要求全体员工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所在国家的税务、银行及审计的监管。由于将境外企业置于所在国法律法规的监管之下,使经营管理人员都不敢轻易侵吞或流失国有资产。
  (3)发挥出资人、企业规章制度、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制度、使领馆和外籍员工的监管作用。
  一是发挥集团总公司作为境外企业出资人的监管作用。他们出台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境外单位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向干部和资产比较多的香港、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公司派出专职党委书记;向主要区域公司派出专职审计干部;集团每年派出监察审计组对境外企业进行检查审计。二是各境外企业普遍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管制度,如董事会议事制度、经理班子议事制度、资金动用双签制度、资金流动每周报告制度、审计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制度、随任家属子女管理制度等。三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境外企业的资产和财务。去年,他们通过审计监管,直接创利1.7亿元。1997年,建立了覆盖境外各企业航运主业资金流转的“中远全球资金管理系统”,中远在世界各地的运费回收当天进入在世界各地的统一帐户;近两年,中远建立了覆盖全球班轮运输网点的“中远集装箱运输信息管理系统”(IRIS-2),实现了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庞大复杂、众多流程的集装箱运输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控;正在开发的SAP管理系统将实现对下属企业的所有财务资金活动进行网络实时监控。澳洲公司建立了与当地银行连网的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有效监控了下属单位的财务资金。四是明确规定境外企业必须主动接受当地使领馆的监督。我驻澳大利亚使馆武韬大使、驻悉尼周小明领事在座谈中对此反映很好。此外,中远还注意让外籍员工参与高层决策和经营管理,从另一个角度监督企业运作。

  在严密的监管体系下,这些年中远境外企业未发生挪用或侵吞国有资产案件。
  (三)两轮驱动,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了国际竞争能力。
   --1994年8月成立的中远(香港)集团公司,经过九年奋斗,在经济效益、投资回报、企业规模、管理上等级等方面创造了多项香港第一,得到香港各界的广泛赞誉。公司领导班子的发展思路、经营理念和方式、管理模式等已经与香港经济社会融为一体。形成了船舶运输、集装箱租赁和制造、码头、房地产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建立了船货代理、贸易、能源、金融、咨讯、劳务、旅游、酒店等8个实力较强的经营领域。
  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航运为主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1989年2月在德国汉堡成立的中远欧洲公司,经过十四年拼搏,集装箱班轮航线从2条增加到13条,班轮从每周2班增加到13班,网点从1994年前的20个增加到2000年底的110多个,形成了覆盖欧洲的揽货和服务网络。为了规避主业风险,公司从1995年开始,先后在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投资,开办独资、合资公司30多个,多数已经收回投资并盈利。
  --1995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中远(澳洲)有限公司,积极融入澳大利亚社会,努力开拓当地市场,全资、控股子公司从2家发展到12家,逐步建立了覆盖大洋州地区的中远航运主业及相关业体系,大大扩展了中远的市场份额。该公司所经营的中澳航线自1996年以来连续7年获得国际权威航运媒体--《劳氏日报》颁发的“客户服务奖”、“船舶准班奖”,一流的服务和经营赢得了大洋州地区众多客户的赞誉和信赖。他们正在开发的澳大利亚还原铁、天然气运输项目,已经成为我国开发利用外国资源的大手笔。
  中远境外企业实施“走出去”
  战略的大范围成功,证明了“中远模式”的可行性。只要坚持激励与监管两轮驱动,国有企业不但可以“走出去”,而且完全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中国远洋报,作者李永忠系我国知名制度反腐专家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