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
|
|||||
格力股权之争 拷问集团企业“母子”关系 | |||||
作者:佚名 人气:31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编者按格力的“父子之争”、高层相继被捕事件,已经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而像格力这样的集团企业在中国为数不少,要如何处理集团企业内的“母子”关系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那么是什么令格力埋下“儿子造反”的祸根?而众多的集团企业又要如何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掌控,避免被子公司钳制? 其实,公司治理制度是公司管理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结构,就像一栋楼的地基,如果公司治理上有缺陷,迟早公司的管理就会失控,格力和华晨的事件就是一个案例,应该引起企业界对管理体系中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视。 “子”不孝“母”之过 近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分别收购了格力集团下属四家子公司的70%-80%的股权。这就是中国企业管理中普遍的“成长性问题”的一宗表现,事先,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结果。 所谓“成长性问题”是对企业发展中所处阶段而言的,对于这个阶段的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新的、没有经历过的、不可预见的、临时性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结构性问题”则指企业管理已经处于一种相对成熟的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基本上可以预测、可以调整、可以理性评估的,其所做的工作就是做局部的修改和调整。“成长性问题”使得中国企业的管理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之下,看似“临时抱佛脚”的解决方案,回想起来,让人有一种涉足激流险滩的感觉。对于格力而言,几年来的明枪暗箭,已使这个昔日的明星遍体鳞伤,痛定思痛后,自然也增加了相关问题的免疫力,对于将来也会能够较好的处理所谓新的“母子”公司关系了。 “母子”公司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但由于权力和资本的力量,使得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对很多的企业而言,显得特别的复杂和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认识和解决好。 1、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无力。 中国企业的公司制度总是有自己的不规范的特色,我们总是在科学的公司制度面前,背叛自己,对公司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不在意,进而自我欺骗,因此,不论是我们的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没有很正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一些所谓独立董事也是好看不中用,处于组织管理的边缘状态。正因为如此,董事会就没有相应的权威,经理人的角色与人为的因素紧密相关。在格力,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无力为后来的“儿子造反”埋下了祸根。公司管理不是战争,它是一种制度游戏,如果不是在制度下博弈,而是让“成则为王败则寇”来左右乾坤,则中国企业的管理总是处在不安全的地带,为企业做强做大之路埋下很大的隐患。 2、战略长期空心化。 一个真正有战略的公司不会在“母子公司”管理上出现困难,作为一个赢利较好的业务战略单元(子公司),不会觉得自己的成绩有多大。在中国,很多的集团下,总有一些业绩好的子公司,这本身就是在公司战略的视野之中,其经营情况也是在公司的战略范围之内。以格力为例,其失误表现在集团没有将“格力”品牌作为集团的战略资产尽心经营,而只是想利用它搞点钱,缺乏根本的品牌战略的思维。而对于上市公司格力电器而言,则偏离了集团的总的战略规划。在长期的战略空心化的作业下,格力电器脱离母公司也在情与理之中了。因此要想把“母子”关系搞好,一个企业的强势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3、组织处于不断变动中。 “母子”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关系,但我们的集团企业为什么就处理不好呢?我看是由于上面所说的二个原因引起的,由于制度上的问题,造成的结果是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不清,造成很多人治环境,因此使得组织总是处在不确定的因素之间,“母子”关系也就不清不楚了;其次,由于组织是跟随战略走的,如果企业的战略是模糊的,或者是虚化的,那么组织也就不会很有理性。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很多企业组织总是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也正是战略的随意性决定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要理清“母子”公司的管理关系,就要从制度,战略,和组织等三个方面来下功夫,要做到“提纲挈领”,千万不要“剪不断,理还乱”。 金羊网 尹传高 叶生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