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危机管理 >> 正文 |
|
|||||
张维迎谈企业危机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25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过去,国内好多企业都在黑夜裸奔,谁也看不见谁,毛病都暴露不出来。现在,突然之间天亮了,我们非常难看,连穿衣服都来不及,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尴尬。目前,WTO带给企业的这种严峻挑战,还远远没有被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所认识到,许多企业家认为WTO已经两三年了,天下还是太平的,2005年,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坎”。 “35次电话”紧急营救 周春生告诉记者,企业面对危机,不同的处理方式,效果迥异,“35次紧急电话”便是经典的一例。 一位美国记者到日本度假,到商场选购了一套音响准备送给她东京的婆婆。在挑选完毕之后,营业员按照这个已经挑好的品牌到仓库取出货并交给了这位美国顾客。当女记者回到宾馆之后,打开一看,立即“花容失色”——买来的音响只是一个空心的货样,只能摆着看看而已。对这种明显的欺诈行为,女记者撰写的《微笑背后隐藏的杀机》一文迅速出笼,并准备在第二天发送报社。然而,第二天早上她刚出门,这个商场的经理和营业员却出现在她的面前,首先送上一台真正的音响,外附送一张经典唱片,再就是一份书面的关于此事的备忘录。在这个备忘录里,记录了商场追踪这位女顾客的全部过程: 营业员发现失误——电告各门口的保安“堵截”此顾客未果——上报经理——从顾客遗漏的一张快递单据查出其父母的美国电话——再由此查出其日本婆婆家的电话——最后查出其在本地所居住的宾馆。 一共35个紧急电话挽救了一场即将上演的“商场欺诈事件”。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古代有个谚语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吕峰认为,现代企业家不要总想着自己当诸葛亮,而是要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意识。 他分析认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同创立蜀国。刚开始的时候,蜀国这个“企业”规模还小,从领导方式上来说,诸葛亮采取的是指令式的领导方法,张飞、赵云等人分工,都由诸葛亮一一安排,这个方法很管用。当蜀国慢慢壮大后,诸葛亮本来应该授权,但他没有,依旧在使用这个方法,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云应该说是一代儒将,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当他陪刘备前往江东迎亲的时候,诸葛亮就把赵云叫来,交给他三个锦囊,告诉他都替他想好了,不知怎么办的时候,打开锦囊照办就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好,思维缜密也好,他的思想取代了所有人的思想。他思考,别人都不思考了,整个蜀国都不思考了。这直接导致了整个集体的智商下降,最后走向了衰亡。所以,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企业同样如此。当年创业时的领导方法,当企业发展壮大后,就需要进行调整,需要充分授权,让每个人都去思考,来达成企业目标,形成强大的系统能力。 企业“假肢”不可少 吕峰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光靠最初一起创业的人来发展肯定是不行的,需要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在管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全职效应,就是说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两条腿,一条腿是企业的规模,一条腿是工作承担人,企业创立初期两条腿是一样长,能够平稳行走。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规模这条“腿”会长得非常快,可能会出现100%甚至200%的增长,但另一条腿的增长相对就比较慢。几年之后,小公司就有可能变成集团公司,在匹配方面“两条腿”就会不一样长了。如果还要走得很好,就需要安装“假肢”———引进职业经理人。 美国从1839年因两列火车相撞而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比中国早了160多年。国内这方面的管理积淀是很薄弱的,但这个“假肢”是需要安的,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是会增加的。既然是“假肢”,就会在和身体的融合方面出现各种摩擦。如果企业没准备好,或者职业经理人没有准备好,那么,到头来的结果会是让职业经理人离开。怎样才能做好二者的“融合”?这值得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深思。 来源:中国公关网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