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企业培训 >> 正文 |
|
|||||
刘备对诸葛亮的栽培 | |||||
作者:佚名 人气:28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人们常说诸葛亮是“千古一相”,更对那种“如鱼得水、言听计从”的君臣际遇称道不已,这一对“绝配”也就成了古来明君贤相的标准“模板”。但事实却远非那么简单。 刘备纵横半生,周旋大半个中国,而将不过关张,但却使其在那个军阀林立的时代脱颖为一方之霸,绝非戏台那副软蛋之形象。 刘关张白手起家,虽屡遭败衄,然而他们的地位与影响却日渐攀升,即使在他们倒霉的时候,那些不可一世的诸侯们仍然不敢轻视,这都说明了刘备其人是如何的狡诈难制,这样一位不世之枭雄阅人多矣,岂能被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伙麻翻? 诚然,诸葛亮的有大才,那三分的构想也确令刘有拨云见日之感,但具体实施起来并不简单,眼前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是不是赵扩还有待观察。 一开始,刘备并没有将自己的机要大事交给他,诸葛亮此时的地位并不比孙乾之辈好到哪去。首先,他得在实践中证实自己的能力;其次,大佬元臣如关张、二糜的情绪也不得不顾忌,更何况刘备也不会骤然把仅有一席接谈的人拔为肱股,这么做实在是太冒险了。 但刘备对诸葛亮很亲近,他需要他的思想,但对他的提拔必须让元老们无话可说才行,而且他也要仔细考量这个他起兵以来碰到的最有感觉的谋臣。 赤壁之前,刘备与曹操的军队有过冲突,史料并无诸葛亮的影子,但并不等于他没有在这场冲突中无所建白。以刘备当时的实力,一定是全伙会商。 诸葛亮正传野史皆不载其此役之功,只能说明他当时的军事才能还没有成长起来,在刘关张这等老兵油子面前耍大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诸葛亮真正让老板认识到他价值是与东吴的媾和活动,他对时局的敏感与大方向的明确性还有外交才能都给孙刘两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壁之后,刘备对荆州的一系列动作里,诸葛亮发挥了多少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随后他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掌府事”可以略见一斑,说明他在这场没有战斗的争夺中出彩最多。 刘备全据荆州(大江南部)以后,却委派给他一个很不好干的差事,总督南部三郡的粮秣。这是一份任何人都得焦头烂额的工作,远非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若定”那么简单!而且隐隐然离开了决策核心,何况庞统很快就近侍“天颜”,而且也是“军师中郎将”了。 三郡初附,各种力量心怀疑贰,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端,轻则断送前程,重则战火又兴!按常理,应该派来一个素有威名的人物才行,但刘的手下只有关张符合标准。但关此时正和曹仁等人玩拉锯的游戏,张飞督守西部备蜀,而刘本人则驻公安亲自和孙权过招。南部的确无人可用。 好在荆南没有强邻,所以刘备要在这里“储才”和“验士”,野史载赵云曾在桂阳做过太守,但不久就被解除了职务,这个地方不好待,事实上整个荆州大概只有南郡公安一带好混一点,因为有老板抗着。 诸葛亮虽然顶着“军师中郎将掌府事”的头衔,但给他的明确差事仅为“督粮”,三郡的政事军务未及一字,言外之意是“你看着办”! “看着办”其实就是没法办!诸葛亮面对那些首鼠两端、骄横跋扈的豪族大吏们,其难处 想而知!其中的轻重缓急、行事尺度的微妙把握正是对他最好的磨练,而他也一定没让刘备失望。所以当日后西征之时,刘备把荆州的行政事务放在了他的肩上。 但刘备并没有让他独任,由于关羽一人之下的地位,所以荆州是两人“共督”。 事实上关羽仍在江北,曹方虽然屡次想把他赶过长江,但从未如愿,关羽当然也不愿放弃蚕食的计划。所以荆州的实际领导人还是诸葛亮,但他必须清楚自己的地位,他必须对关羽的权威性表示尊重,以换取他的行政不受“掣肘”。同时,他几乎毫无荆州的军事权力,刘备调来张飞出任首府的行政长官,荆州的军事力量事实上完全控制在此人的手里,隐然监督大员!截江夺斗的故事就很说明了荆州的部队在由谁主导。如果处理不好与张飞的关系,那诸葛亮在荆州一定会寸步难行。更糟糕的是那个孙夫人一直让人头疼。 如此安排使诸葛亮必须小心翼翼、瞻前顾后,一步也不准走错,做为权力七折八扣的行政长官,诸葛亮表现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关羽对他很“满意”,张飞甚至对他“心悦诚服”,至少我们没有发现这三个人的合作期间有过任何不和谐的记录。而且还得到了荆州名士们的基本拥护,此间,诸葛亮完全适应了中枢的角色与运作技巧。 西征又使诸葛亮得到了一次在军界“养望”的大好机会,名义上他是援军的主帅,虽然张飞与他分道进军,但他毕竟直接指挥着赵云这种老资格的将领。但西征胜利以后,诸葛亮却发现他刘备集团的权力核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了。 诸葛亮的“中郎将”虽然改为“将军”,但权力不但未见增长,反而排位却靠后了。左将军府的头号领导是许靖,虽然那不过是空衔,但领导就是领导。尤其是新同僚董和,此人的权位仅次于诸葛亮,俨然又一庞统!真正的决策权几乎被法正一手把持了,他成了刘备集团的首席谋士,而且刘备对他的倚重日甚一日。 权力之争从来都是政治家的兴奋剂,面对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法正等人,诸葛亮不可能没有什么想法,但他表现得很含蓄。不管法正的所做所为是否见容于公论,作为实际上幕僚长都容易受到不同派别的忌妒与攻击,何况其人的工作作风也确有问题。但刘备明显对法正十分优容甚至于包庇,于是某些人转而把整倒法正的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 但诸葛亮很清楚他自己的力量,事实上在左将军幕府中他已不配和法正相提并论了!如果他去规劝法正,很可能将心中的那点芥蒂公开化,那正是某些人所希望的。如果他去向刘打小报告,那他在刘心目中的分量会大打折扣,如果刘备一怒出其为某郡太守,那他的一生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无论如何,此时他决不会也不敢与法正公开冲突。 他把球巧妙地踢了出去,并且趁机在众人心头又烧了一把火,甚至暗示法正骄横的根子在上面,这一点恰好暴露出他对府主的不满。 当东川之战打响的时候,他对益州派系下手了,利用留守的权力向刘备“举荐”了另一位蜀郡太守,甚至在会议中公开质疑左将军北伐的决定是否正确。既然战争已成为现实,如此言论意欲何为?但诸葛亮不会置大局于不顾,他对战争的支撑没有丝毫的放松。 如果此战胜利,他自然有功,反之,他早就提过意见,那战败的替罪羊肯定是法正!刘备有王霸之略虽然不会归罪此人,但法正的势力无疑会受到沉重的打击。那成都的政治格局又会是另一番面貌了。但诸葛 是不会希望北伐失败的,这不过是一种政治上的准备罢了。 即使如此,前方的法正怎能不怒火中烧?刘备恐怕也会认为他在“添乱”!所以东川胜利之后,刘备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记耳光——解除杨洪蜀守职务。但刘备并没有放弃诸葛亮,他了解政治,几乎所有的君主对于这种倾轧都很包容,只要不影响大局,他们甚至暗中怂恿这种行为。 刘备称王了,法正一跃成为统辖军政大权的头号辅臣!作为尚书令,诸葛亮似乎不过是法正的一个行政助理,作为护军将军,他有权干预所有军务工作。名义上除关张马黄之外,所有的大将都是他的准下属,而事实上只有关羽能够不受他的管辖。 诸葛亮没有得到任何升迁,他仍然以杂号将军的名份充任幕僚,刘备对如此重要的谋士“忽略”如此,无非是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但刘备对他出类拔萃的行政才能还是非常欣赏的,把他留在中枢就是要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诸葛亮似乎从此沉寂在政务之中了,他谨慎的习惯使他平安渡过了政治生涯的波谷。作为辅臣,他必须具备深闳的器宇,刘备年事渐高,不可能对身后无所考虑。他决不会希望跋扈狭隘之臣把持以后的小朝庭,即使这个人无比忠诚,但没有广泛的支持只能使他的事业迅速崩溃。他需要的是一个集忠诚、坚忍、智略和器识于一身的人,遍数群臣,有谁比得上诸葛亮?法正有才而无器,更主要的是他还是一个“贰臣”! 但刘备此时是需要法正的,他需要开疆拓土,而法正恰好是需要的怀有“奇谋”的人物。诸葛亮性格谨慎,但争衡天下却非“行险”不可!试问,古来成大事取天下者,哪个不险!取天下哪有万全之策?诸葛亮是一个守成的“良相”,但离着纵横的“良谋”还有着不小的距离,所以终刘备一生,他也没有让诸葛亮主导过任何一场象样的战斗。 刘备必须“赌”,否则他可能还在老家织席,他敢“赌”但不敢让阿斗接着“赌”,所以,诸葛亮注定了会在刘备身后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 刘备最后的数年却很不顺利,不但法正去世,而且他当年横行天下的两大臂助也将星陨落,荆州更与他彻底绝缘!其实做为一个手工业者他已经赚足了。 但刘备却还想再赌一把,而且彻底赌输了,当他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并没有念念不忘地要求他夺取天下,因为刘备知道他没有这个能力,但他坚信:诸葛如在,蜀必不亡!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