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企业培训 >> 正文
[图文]GE中国的克劳顿村           ★★★ 【字体:
GE中国的克劳顿村

作者:Celine W…     人气:32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培养了170多位财富500强的CEO的GE,在中国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培训中心。
                     Celine Wei


  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会看见不同的GE(通用电气公司)。

  经济学家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集团,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器械、电视节目到工业塑料无所不包;华尔街金融家看到一个证券市场的百年传奇,它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留在指数榜上的公司;企业家们看到一本管理百科大全,它是杰克韦尔奇精心造就的企业标杆。

  而在GE员工的眼里,更多的时候它是一所学校,一所包罗万象的企业大学。据说,财富500强里,有170多位CEO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出去的,GE因此被誉为"CEO的摇篮"。同时,它在纽约的全球教育培训中心"克劳顿村"也因其重视领导力培养而声名大振。

  但剖析GE就会发现,它在人才培养上的成就,并不在于出了多少CEO,也不在于克劳顿村的讲坛上大师云集,而是建立起的一套结合个人发展的培训层级体系:从基层员工到高级经理人,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人才都能够在这里获得自己的所需。

  现在,GE正将这套成熟运转了多年的培训体系移植到中国来,并且,在这个销售收入仅占全球业务比重2%、人数仅占全球总员工数3.5%的地方,建立了它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发展培训中心。GE希望藉人才储备战略,拉开其在中国扩张的序幕。

  肩负这一使命的GE中国首席教育官白思杰(Jeffrey C. Barnes)说,全球化的体系,配合本土化的方式,中国的员工将在有效的培训中尽快成长。


  首席教育官:双向桥梁


  首席教育官(Chief Learning Officer)即使在GE也是个只有两年历史的新词。2002年,负责GE全球经理人培训与发展的集团副总裁鲍伯科卡伦,兼任了初创的首席教育官一职,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克劳顿村。从那以后,这个职位开始在一些区域的组织里设立。

  2003年4月,GE中国迎来了它的第一位首席教育官白思杰。"以前,GE曾经陆续在中国引进过一些针对高层的管理课程。但得到的反馈是,如果我们希望这里能够像期望的那样成长,必须要更认真、更系统地来做教育和培训的事情。"为GE工作了20年的白思杰回忆说。当时一项关键的动议,就是在中国设立首席教育官,直接负责当地的人才培养以及领导力的发展。从组织结构上看,白思杰需要同时向全球的首席教育官科卡伦和GE中国的CEO孙礼达汇报工作,这一点,便于让中国的人才发展储备计划与全球战略顺利接轨。

  在培训、人力资源和国际管理方面都拥有丰富经验的白思杰,对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上获得这个职位显得兴致盎然:"GE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设有这个职位的,是我们在中国的扩张带来了特别的需求。"在一些发达的市场上,比如伦敦,GE做得更多的是为员工提供工作任务和时间,让他们接受在职培训。而在中国,因为希望加快员工的成长进程,GE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比较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就能获得更多的培训。

  "所以我们建立了中国的克劳顿村,一个全球化的大课堂,我的任务就是找到适合的人,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培训。"白思杰形容说,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座双向的桥梁,既把GE的文化带到中国来,同时,确保年轻的中国市场也给GE增添一些新鲜的内容。








  培训结构:两条腿走路


  白思杰领导的发展培训中心,既然有"中国的克劳顿村"之称,其对于后备管理梯队培养的意义可见一斑。事实上,培训中心负责的最主要工作,正是各种领导力发展项目。另一方面,在培训中心成立之前,GE的11个业务集团都已先后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它们也各自担负着与本业务相关的各种培训。

  各业务集团在中国发展的规模差别很大,相应地,培训开展程度也不同。比如,来自GE消费及工业产品集团的销售经理徐琦就曾不无羡慕地表示,医疗和高新材料两个业务集团"做的培训特别全"。但共同点是,培训中心成立之后,每个业务集团的培训都获得了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大步流星地"两条腿走路"。

  GE高新材料集团的大中国区培训和发展经理陈峥霞,平时就在培训中心里,和白思杰领导的专业培训团队一起上班。"除了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外,Jeff(白思杰的英文昵称-作者注)也是我的老板。"陈峥霞认为这样的安排,加强了两方面的紧密合作。

  分工:加入GE两年多时间的徐琦,一共去过四次培训中心,上了四门培训课:"合同法、沟通、非财务人员的财务培训、创造客户价值的销售技巧,大概每半年左右一次。"徐琦回忆说,"而像六西格玛、产品线培训这些都是在办公室里做的内部培训,那是挺频繁的。"

  事实上,GE关于培训的分工很明确。所有的业务集团都有自己的专职培训人员,内训侧重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而培训中心则侧重在跨业务领域,是"大家能够分享的那些东西",白思杰解释说。"大家能够分享的东西",除了最重要的领导力培训外,还包括让每位新员工尽快融入GE文化的入职培训"GE and ME";帮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如演讲技巧、沟通技巧、内部项目管理等;以及为不同客户提供的系列培训项目。

  在业务集团一方,除了医疗和高新材料等少数几个大集团,有能力操作自己的领导力项目和职业发展课程外,多数提供的还是产品介绍、市场信息分享、行业分析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并会根据新出现的业务变动需要,及时组织相应的课程。比如产品涨价,就会有谈判技巧的培训去配合。

  陈峥霞负责的,是高新材料集团在大中华区近1,000人的培训工作,主要的目标对象是市场销售以及部分工厂制造方面的员工。她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每年组织两次大型的商务人员集中培训,还要经常到各地的工厂或办事处去协调安排:"我的年度计划是要尽可能覆盖到更多的人,让每个人在一年当中至少都能获得一次机会。"

  协作:GE在美国本土有一个培训委员会,参加的人包括克劳顿村的负责人和各业务集团的培训经理们。在中国,虽然并没有这样一个正式的机构,但是双方的协作同样紧密。"中心的培训资源有哪些,每个培训师的专长是什么,我都非常清楚,有需要的话,我就会联系他们到外地去出差,他们还帮助我们的员工成为合格的培训师。"陈峥霞说,"不过,最重要的支持是,中心每年给我们提供员工培训发展的系统计划,类似于一个指导方针。"

  值得一提的是,GE的培训中心既是一个支持机构,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成本中心。各业务集团为员工申请课程,或邀请专职培训师到集团授课,都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这种模式避免让中心的课程脱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白思杰因此把这些培训经理看作自己最大的客户:"我们会保持经常的交流,我会参加他们的会议,会见各个业务集团的负责人,试着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另外,他还从培训经理那里,拿到各个级别领导力培训项目的候选人名单。"因为培训中心并不了解业务集团的具体情况,哪些人适合参加什么培训。而他们有人才库的储备,会提出合适的人选。"

  此外,业务集团之间也有很多的资源分享。比如设计一个销售课程,陈峥霞会向兄弟业务的同事咨询相关的培训素材,组织了好的培训课也经常互相介绍。最近,陈正准备推荐一些员工去参加医疗业务自己开发的一个领导力培训。"医疗在各个业务集团里,对培训的力量投入是最大的。特别是管理类和市场销售类课程都非常不错。"陈峥霞觉得,GE本身的组织庞大,并不一定有成文规定要求大家如何协作,很多时候是靠文化而不是制度去催生一些好的东西。

  在这种互补配合之下,GE一般不需要把员工送去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外训。只有当某项需求特别集中,而内部没有合适课程时,才会挑选一些培训师到公司来集中授课,当然这个过程也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试听程序。


  培训对象:


  适当的时机适当的人

  从培训中心到业务集团,GE有能力提供各种领域的培训,但并非所有员工都可以自由选择所有的课程。除了每位新员工必须参加的入职培训,以及功能强大的在线培训网站Elearning上大部分课程对所有人开放之外,员工选课大多需要获得直接经理的批准或提名。"在适当的时机,为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培训"是GE的管理层,人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

  结合个人发展:如果在GE调查最受欢迎的课程,你很难得到一个集中的结果。"创造客户价值的销售技巧"、"六西格玛"、"非财务人员的财务培训"、"演讲技巧"等等,不同的人给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答案。"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员工接受的培训与他职业发展正确地相匹配。"白思杰这样解释说。在GE,不是要每个人坐在那里对着一堆培训课目录,选择A或B,而是鼓励员工说出自己的发展需要,将培训与个人的发展计划联系在一起。

  和很多企业一样,每年年底,GE的员工也需要进行年度的绩效评估,这个工作被称为"C阶段"。特别的是,每个人都要在这个时候,与自己的直接经理讨论个人发展计划,并初步拟定下一年度需要参加的培训。任职高新材料集团客户市场关系总经理的杨忠伟认为,这种做法使培训更加有效:"分析员工目前在哪一个阶段,应该提升到哪一个阶段,这中间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再一起看看GE的课程里,有哪些是能够帮助他弥补这个差距的。"

  "这是争取培训最好的机会。"徐琦每年在这个时候一般都能为自己确定两三项培训内容。

  事实上,员工能够争取的还不仅如此。因为正如白思杰所说,GE一直很明确的是,在回答"如何解决员工的发展需要"这个问题时,可以选择的答案应该有很多种。除了培训,经理也可能建议员工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或者推荐他去承担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工作。"C阶段的讨论中,经理和员工有时候都要用到一些谈判技巧。"在飞机发动机集团领导着一个技术团队的王鹏,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不断体会到这一点,"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机会。部门关于培训的预算毕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所以这是一个需要综合整个团队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的工作。"

  在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中,有关职业发展技能方面的培训需求,获得经理的批准,并同意支付课程费用之后,员工就可以参加。但涉及到领导力的培训,还有更加严格的挑选方式。

  梯队层级体系:每年的C阶段,另外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对员工的排名,共分为9个等级。这项工作,直接与领导力接班人计划相关,被认为具有领导潜能的人将在这时获得提名。"领导力课程只是对表现最优秀的那20%的员工开放。"白思杰肯定地说。

  领导力培训在GE历史悠久,克劳顿村的领导力发展项目从50年代就开始建立,多年来形成一套完善的需求层次体系,什么样的层级适用于什么样的领导力项目都有详细的安排。每级领导力项目都是一个"包",涵盖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GE价值观等等各种课程,历时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白思杰在中国肩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把这套体系顺利地移植过来,确保能够为GE在中国的发展建立起一个管理梯队(见附图:GE的领导力培训体系)。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