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变革管理 >> 正文 |
|
|||||
富士:新数码战略的台前幕后 | |||||
作者:佚名 人气:23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商场如战场,“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在世界500强企业里也比比皆是。富士、柯达,这对在传统影像领域竞争多年的对头,除了不断地掀起“围追堵截”等手段之外,还要随时伺机而动,因为任何一个懒惰、怠慢的机会都可能成为对手最锋利的武器。 无疑,柯达在数码技术的缓慢与迟钝,让在传统影像节节败退的富士终于瞄准机会,开始新一轮角逐。 与乐凯擦肩的遗憾 传统影像领域,业界耳熟能详的“98协议”曾有效地阻止了此前风靡一时的日本富士胶卷,这协议一签,富士在中国只能望“洋”兴叹三年。“技术的富士”不但发挥不了在影像方面的技术力量,高额的关税也压制了其扩张中国的野心。 2002年,“98协议”解禁之后,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上已占绝对优势。从1999年开始,柯达的胶卷已经100%实现在中国生产;而至今,富士仍没有在中国实现胶卷等感光材料生产的可能。因为根据“98协议”,中国承诺4年内不批准其他外资进入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这也是柯达最终占领中国市场决定性一招。 可以想象,2003年10月29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最高级的会议召开地,当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董事长杜昌焘同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正式签署了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二人手握一处时,富士全球和中国管理者心情是多么复杂。 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想看看富士态度,但真正采访到富士(中国)总经理的人几乎没有。“我们感到非常遗憾。在‘98协议’建立时,富士就与当时惟一没有列入其中的乐凯公司就开始了来往。这是乐凯的最终决定,我们富士不便发表任何评论。”事隔半年后,极少在媒体露面的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森泰造认真作答。 “因为‘98协议’,富士的胶卷销售业务受到了影响,一个合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受到了制约。乐凯作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我们也十分愿意和乐凯达成一种长期、平等、互惠的合作,将乐凯和我们的产品真正扎根于中国市场。” “当时有媒体用‘出局’或‘失利’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富士,我们认为不太贴切。迄今为止,富士已在苏州建立了全球第三家数码相机等生产基地家,在河北省成立了生产PS版印刷的合资公司,累计进行了1.4亿美元的投资活动。” 1998年,来自日本的富士公司已经占有中国传统胶片市场70%份额的情形下,柯达巧妙设计并利用了“98协议”,携诸多优厚政策,迅速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短短三年时间,柯达在中国胶片市场也拥有同样的70%份额。 “只要中国有一半的人口每年拍一个36片装胶卷,足以将世界影像市场扩大25%;中国每秒多拍500张照片,便相当于多了一个与日本或美国相等的市场,中国的潜力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优厚。”1994年,上任两周后就到中国,力主完成柯达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市场的斐学德一席话给当年的中国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显然,面对这一切富士已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富士胶片将中国事业作为一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更侧重于市场、生产基地以及配送基地这3个方面。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富士胶片在中国设立了富士(中国)公司。中国投资公司成立3年,富士正迎来一个大力拓展的时期。”1969年进入富士胶片,2001年5月,走马上任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森泰造觉得市场仍有机会。 下一个合资机会在哪? “98协议”解禁至今,中国对感光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仍没有新的政策出台。“现在和以往没有大的区别,虽然国家不特意封锁,但市场也没有放开。”在胶片公司从业多年的一个老员工如此表示。
“目前,我们仍在积极为实现感光材料的本地化生产而努力。”富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管理部长徐瑞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节目采访时介绍。富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正值中国政府与美国柯达的“98协议”到期之际。富士那时认为,“真正在中国开展事业的时机到了。”徐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从那时开始,富士已在中国的总投资超过了1亿美元。 在中国建立生产耗材的企业是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富士在全球有三个彩色胶卷和相纸生产基地:日本、美国、荷兰。1995年,富士在美国设厂,之前,富士在彩色胶片市场占的份额不到10%,设厂之后,富士占有美国传统胶片市场的25%,数码相纸的份额则超过一半。富士的下一个目标,仍非中国莫属。 “现在,银盐胶卷以及冲印相纸、显影药水、传统冲印机只占富士集团销售额的42%。预计3年以内将减少到31%。即使在数码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时代中,中国的传统胶片市场还将持续发展。另外,2003年第三季度(10月~12月)日本国内胶卷销售数量比前年同期减少了约18%,日本以外减少了约7%,但在亚洲地区却增长了10%。”日本富士胶片CEO古森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 “今后,胶卷市场将保持持续发展,数码相机市场呈高速发展之势。我们估计,传统冲印与数码冲印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前景下,对于富士中国来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在大力开展数码 影像事业的同时,属于感光材料的数码冲印相纸的生产还属于国家限制投资类项目,必须依赖支付高额关税的进口。”森泰造接受采访时如此分析。 看来,在中国实现感光材料的本土化生产,仍是富士中国的头等大事。根据乐凯和柯达的合约,乐凯在今后20年不再与柯达以外的第三方合作。为取得当地生产,富士中国正力图探讨一切可能进行的方案。 “尽管富士(中国)在成立至今的短短3年里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从未退缩气馁,在不断完善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能的同时,积极拓展事业领域。新的事业在酝酿当中。”略显严肃的森泰造面露自豪。 多年蛰伏在中国市场的富士,也许终于可以等到新的机会来临。 富士集团简介: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创建于1934年,2003年3月合并报表的销售额为2505703百万日元,员工72624名,在世界各地拥有293个集团公司,是200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名列第218名的跨国公司。 ,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